[发明专利]二维叠加速度及均方根速度场闭合差校正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39463.8 | 申请日: | 200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0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举勇;杨金华;肖又军;彭更新;满益志;王兴军;张耀堂;赖敬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叠加速度及均方根速度场的两步法校正方法;首先求取T0曲面与T0闭合校正前的每条测线的时间差ΔT,利用ΔT对叠加速度做基准面校正,ΔT>0时,校正速度用地表充填速度,ΔT<0时,校正速度用速度谱上的速度;针对在叠加速度转换为均方根速度时由视倾角引起的均方根速度闭合差,首先获取主测线、联络测线叠加剖面的时间斜率,求取不同测线方向的视倾角和均方根速度,计算交点处的加权系数,对交点处的加权系数插值并归一化处理,利用不同测线方向的加权系数对主测线和联络线均方根速度加权叠加得到最终的均方根速度场;本方法科学有效地消除了交叉测线速度闭合差,提高了二维地震工区速度场精度。 |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叠加 速度 方根 闭合 校正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二维叠加速度及均方根速度场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1)、T0闭合差引起的叠加速度闭合差校正①T0闭合差的求取首先对整个二维工区的地震解释数据做T0闭合差校正,然后网格插值,形成整个工区的地震解释等T0图,用T0图的曲面文件减去每条地震测线原始的没有做T0闭合差校正的T0散点数据,得到沿地震测线分布的ΔT散点数据,当T0散点数据相对于T0图上抬时ΔT为负,反之ΔT为正。②T0闭合差引起的叠加速度闭合差校正用ΔT作为叠加速度谱的校正量,根据ΔT符号的正负,用不同的速度及不同的校正公式对速度谱做校正。当ΔT>0时,校正速度用地表充填速度v0第一步:用Dix公式由速度谱上的叠加速度计算第n层的层速度:v cn = v n 2 t n - v n - 1 2 t n - 1 t n - t n - 1 ]]> 第二步:由层速度反算叠加速度:v n = v 0 2 Δt + Σ i = 1 n v ci 2 Δt i Δt + Σ i = 1 n Δt i ]]> 当ΔT<0时,校正速度用速度谱上的速度;第一步:用Dix公式由速度谱上的叠加速度计算第n层的层速度。第二步:由下面公式由层速度反算叠加速度v n = Σ i = k n v ci 2 Δt i Σ i = 1 n Δt i + Δt t k = 1 < Δt < t k Δt k = t k - Δt ]]> (2)主测线、联络线视倾角不同引起的均方根速度闭合差校正①从主测线、联络测线叠加剖面上,分别拾取出剖面的时间斜率d1、d2,
②利用地震测线分出主测线、联络测线的叠加速度Va1、Va2;③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主测线、联络测线的视倾角θ1和θ2、均方根速度VR1、VR2;V R 1 = V a 1 1 + ( V a 1 d 1 2 ) 2 , ]]>V R 2 = V a 2 1 + ( V a 2 d 2 2 ) 2 ]]>θ 1 = cos - 1 [ 1 1 + ( V a 1 d 1 2 ) 2 ] , ]]>θ 2 = cos - 1 [ 1 1 + ( V a 2 d 2 2 ) 2 ] ]]> ④计算主测线与联络测线交点处的加权系数c1(i,j)、c2(i,j)c 1 ( i , j ) = sin 2 θ 1 ( i , j ) + cos 2 θ 2 ( i , j ) 2 ]]>c 2 ( i , j ) = cos 2 θ 1 ( i , j ) + sin 2 θ 2 ( i , j ) 2 ]]> ⑤对交点处的加权系数c1(i,j)、c2(i,j)各自进行插值,得到各自加权系数散点c1(x,y)c2(x,y)。⑥归一化处理最终各点的加权系数为:c 2 ( x , y ) c 1 ( x , y ) + c 2 ( x , y ) c 1 ( x , y ) c 1 ( x , y ) + c 2 ( x , y ) ]]> ⑦对主测线和联络线均方根速度插值得到各自均方根速度散点vR1(x,y)vR2(x,y)⑧加权叠加得到最终的均方根速度场:v R ( x , y ) = c 1 ( x , y ) c 1 ( x , y ) + c 2 ( x , y ) v R 1 ( x , y ) + c 2 ( x , y ) c 1 ( x , y ) + c 2 ( x , y ) v R 2 ( x , y ) . ]]>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3946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外引脚的多芯片半导体封装构造及导线架
- 下一篇:封装用基板及半导体封装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