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骨修复生物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33578.6 | 申请日: | 2008-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1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国;邱建备;尹兆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7/24 | 分类号: | A61L27/24;A61L27/22;A61L27/20;A61L27/18;A61L27/12;A61L27/02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 地址: | 650093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骨修复生物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将高分子材料的水溶液和包覆二氧化硅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水分散液,通过液相共混复合而成,并在其中加入交联剂,以对高分子材料进行交联,然后通过冷冻干燥获得多孔支架材料,材料的孔隙率在80~95%,也可以通过热压干燥获得密实的块状材料。这种以表层包覆二氧化硅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为无机成分的复合骨修复生物活性材料,在结构上与骨成分中的纳米磷灰石晶型相近,在生理反应活性上又能与生物活性玻璃相似,有效克服了现有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无机成分中,单纯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反应活性低,而硅掺杂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经烧结后晶体过大,团聚严重的缺点。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修复 生物 活性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复合骨修复生物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如下工艺步骤:步骤一、纳米羟基磷灰石水分散液的制备:将纳米羟基磷灰石置于室内至少24小时进行陈化,用水洗净陈化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加水配制成羟基磷灰石质量含量为2.5~25%的水分散液;步骤二、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制备:(1)活性正硅酸溶液的制备在搅拌状态下向二氧化硅含量为0.5~20%的硅酸钠水溶液中加入活化阳离子交换树脂,直至溶液pH值为9~11,过滤除去溶液中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后,即得活性正硅酸溶液;(2)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在室温、搅拌状态下,将所得活性正硅酸溶液加入到步骤一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水分散液中进行混合,加入量以正硅酸溶液中所含二氧化硅与羟基磷灰石质量比为1∶1~1000计,之后至少搅拌1小时,在混合液的pH值为8~11,反应温度为25~90℃条件下,继续搅拌2~48小时,之后将反应产物用水洗涤至少3次,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步骤三、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在室温下,将步骤二所得的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水配制成固体含量为2.5~25%的分散液;按纳米羟基磷灰石∶水溶性高分子材料=10∶1~1∶9的质量比,将固体含量为2.5~25%的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分散液与浓度为1~20%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液进行混合,同时按高分子材料质量的0.5~5%加入水溶性高交联剂,搅拌30分钟~12小时后,将反应产物用水洗涤至少3次;之后采用现有技术的冷冻干燥法,获得孔隙率在80~95%的多孔支架材料,或者采用现有技术的热压干燥法获得密实的块状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3357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野山参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键盘的收线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