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状薄膜材料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217238.4 | 申请日: | 200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7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侯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飞新达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00 | 分类号: | B32B37/00;B32B3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模切产品制造,尤其涉及一种层状薄膜材料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材料;(2)贴合;(3)一次冲切;(4)提供片状层材料;(5)贴合片状层材料;(6)对折;(7)二次冲切;(8)三次冲切;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层状薄膜材料的制作方法采用对折工艺,节省了传统工艺中一次冲切后再分层工序,贴合过程以对称线即折痕线为中心,而折痕线的精度是靠模具保证的,所以本发明的制作方法,不仅高效益,而且高精度。尤其是当所提供的材料为卷式材料时,所有工序均可在模切机组上自动在线完成,效率更高,精度更好。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制造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状 薄膜 材料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层状薄膜材料的制作方法,该层状材料包括一整片式的片状层,及中空式的框状层,片状层通过胶粘层设置于框状层之间,胶粘层的形状与框状层相同,上侧最外侧的框状层具有一手持部,手持部延伸至框状层之外;上下二侧最外层的框状层均为离型材质构成;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材料;(2)贴合;(3)一次冲切;(4)提供片状层材料;(5)贴合片状层材料;(6)对折;(7)二次冲切;(8)三次冲切;其中,步骤(1)提供三种材料,即提供粘合在一起的片状层上侧的框状层及胶粘层材料、提供粘合在一起的片状层下侧的框状层及胶粘层材料、提供离型材料;步骤(2)贴合分为二组,即贴合A组和贴合B组,将片状层上侧的框状层及胶粘层材料粘贴于离型材料,离型材料构成最外层框状层,构成A组;将片状层下侧的框状层及胶粘层材料粘贴于离型材料,离型材料构成最外层框状层,构成B组;A组与B组,沿离型材料上的一条对称线对称设置;并且,A组及B组远离离型材料一侧的最外层,均为离型材质构成的工艺层;步骤(3)一次冲切是冲切内框,将A组及B组框内部分全冲断,A组及B组的框内部分沿所述对称线对称设置;同时在离型材料上冲切定位孔,定位孔也分为二组,分别靠近A组和B组设置,二组定位孔沿所述对称线对称设置;同时在离型材料上冲折痕线,折痕线与所述的对称线重合;步骤(5)贴合片状层材料,先除去B组的工艺层,将片状层材料粘贴于A组;步骤(6)对折,是以折痕线为对称中心,将A组同B组对贴至一起;在对折前或对折的同时,除去A组的工艺层;步骤(7)二次冲切是冲切外框,包括所述手持部外型,以所述定位孔定位,从具有所述手持部的一侧冲入,留下最后一层离型材料不切,其余全冲断;步骤(8)三次冲切是冲切手持部,以所述定位孔定位,从与步骤(7)相反的一侧冲入,留下最后一层离型材料不切,其余全冲断,切除除上下二侧最外层的框状层以外中间各层的手持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飞新达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飞新达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1723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苯基甲烷系异氰酸酯组合物
 - 下一篇:银基粒子和电接点材料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