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200813.X | 申请日: | 2008-10-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1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饮江;杜佳沐;张磊;罗坤;徐晶;何培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瞿承达 |
| 地址: | 2000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有效地将水体的生态特征与水生生物生态生理特性相结合,采用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贝类、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刮食性、杂食性鱼类及草食性鱼类多类物种共生方式发挥协同作用,对水体生态进行建立与修复,而且,充分发挥水体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控制水体污染,保护水域环境。本发明的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可适宜于在河、湖、池塘、溪流水域中普及推广应用。 | ||
| 搜索关键词: | 淡水 水体 鱼草贝 共生 体系 生态 构建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淡水水体鱼草贝共生体系生态构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在水体中操作如下:(1)先期选择种植沉水植物,所述的沉水植物占整个水体底面的覆盖率为25%-35%;(2)接着待26-30天后种植挺水植物,密度为3-5株/m2,种植挺水植物初期4-6天水易变混,经过9-11天后,水体开始清澈;(3)接着待12-15天后依次种植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种植浮叶植物密度为1-2株/m2,种植漂浮植物占整个水体面积为10%-15%;(4)接着待8-10天后开始向水体投放贝类,投放为直接投放于水底或吊养于水体中部,投放密度为2-6个/m3;(5)接着待6-7天后投放滤食性鱼类,鱼体规格选为10-15cm的幼鱼,投放密度为2-4尾/m3;(6)接着待6-7天后,投放肉食性鱼类,鱼体规格为12-18cm,投放密度为1-2尾/m3;(7)接着待6-7天后投放少量刮食性、杂食性鱼类,鱼体规格选为9-13cm,投放密度为1尾/m3;(8)通过观察,当水体将出现沼泽化现象时,开始投放草食性鱼类,鱼体规格15-25cm,投放密度为1尾/m3;(9)经过上述过程,水体生态系统构建基本完毕;(10)平时定期观察、维护鱼草贝生长、存活状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0081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