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系上覆岩层移动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0247.3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郝兵元;隋刚;马超;胡海峰;康立勋;张百胜;刘兴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02 | 分类号: | G01B7/02;G01B7/16;G01C5/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24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煤系上覆岩层移动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是在煤系上覆岩层中设置有监测孔,并在监测孔中由钢丝绳吊装有单元弹簧传感器监测装置,在地面上设置有数据采集装置接收信号由计算机储存处理,单元传感器测得离层量相加得到总下沉量,地面阻尼滚筒与传感器底座上连接的钢丝绳与钢丝绳标定的初始值相比得到总下沉量,地面全站仪和光学测量标志点与矿区测量控制点A和控制点B测量得到绝对高程变化量,三者进行比较,得到岩层移动量。该装置结构简单,监测方法方便快捷,实时在现,准确可靠,是监测煤矿回采岩层移动的有效装置及其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系 岩层 移动 监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1. 一种煤系上覆岩层移动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监测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地面光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监测装置是在煤系上覆岩层(1)中设置有监测孔(4),在监测孔(4)中由钢丝绳(18)一端连接末端传感器底座(19)上的钢丝绳固定环(20),并串接至少两个以上的单元传感器构成传感器组吊装到监测孔(4)中;钢丝绳(18)的另一端通过单元传感器中孔(21)连接并缠绕到地面监测孔(4)口处的阻尼滚筒(17)上预紧;单元传感器弹簧(9)上的单元传感器信号线(11)通过单元传感器中孔(21)连接到多通道动态应变仪(14)上;在单元传感器外壳(8)的外壁与监测孔(4)的内壁间由水泥沙浆(16)注入结成一体;所述的单元传感器是一个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单元传感器外壳(8),在其封闭端的内外端面上设置有单元传感器弹簧固定卡(12)和单元传感器中孔(21),且外端面的开口内径与其单元传感器外壳8的外径相应;在其封闭端内端面上的单元传感器弹簧固定卡(12)中旋转连接固定有单元传感器弹簧(9),单元传感器弹簧(9)的另一端延伸到单元传感器外壳(8)外;在单元传感器弹簧(9)上设置有单元应变传感器(10),单元应变传感器(10)上的单元传感器信号线(11)通过单元传感器中孔(21)延伸到封闭端外构成;所述的单元传感器组是由至少两个以上的单元传感器外壳(8)中外延端头的单元传感器弹簧(9)旋转连接固定到另一单元传感器外壳(8)外端面的开口中;单元传感器外壳(8)的下端头与单元传感器弹簧(9)旋转一并插入到另一单元传感器外壳(8)的外端面的开口中,并将每个单元应变传感器(10)上的单元传感器信号线(11)通过单元传感器中孔(21)延伸到地面监测孔(4)口外构成;所述的数据采集装置是在地面监测孔(4)口处由两个以上的单元传感器弹簧(9)上的单元应变传感器(10)的单元传感器信号线(11)接入多通道动态应变仪(14),并连接到计算机(15)上构成;所述的地面光学测量装置是由设置在监测孔(4)口处的光学测量标志点(13)、设置在采动区影响范围以外的矿区测量控制点A(6)和矿区测量控制点B(7)连接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8024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