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干旱风沙区植被生态和牧草生产系统重建与保持的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79798.8 | 申请日: | 2008-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6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 发明(设计)人: | 吕永康;何秀院;何敏;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A01C23/04;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建英 | 
| 地址: | 030024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半干旱风沙区植被生态和牧草生产系统重建与保持的方法,涉及农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牧草栽培与生态环境等技术领域。其特征是采用具有抗旱固氮耐寒耐盐碱特性的多年生牧草与具有粘结固沙、吸湿渗水、保持水土、肥沙养苗、保温促长作用的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相结合。具体技术方案:选择在春季4月-5月份,平整沙地的基础上,经过浸种后播种多年生牧草植物——杂花小叶苜蓿、沙打旺、红豆草、野豌豆、沙生冰草等,随即采用喷壶或农用拖拉机配套高压水泵的方法,或地埋塑料管,一头连接大型肥膜溶液混配池的水泵,另一头连接喷灌喷头,按50-60倍兑水喷施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地表自然形成2毫米左右的生态地膜,可同时完成喷水、施肥、铺膜三道工序,同步建成生态植被和牧草生产系统。 | ||
| 搜索关键词: | 干旱 风沙 植被 生态 牧草 生产 系统 重建 保持 技术 | ||
【主权项】:
                1、半干旱风沙区植被生态和牧草生产系统重建与保持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同步建成可持续发展的植被生态和牧草生产系统的技术,进一步来讲是一种采用具有抗旱、固氮、耐寒、耐盐碱特性的多年生牧草植物与具有粘结固沙、吸湿渗水、保持水土、肥沙养苗和保温促长作用的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相结合,同步建成植被生态和牧草生产系统的技术,其中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是采用切短的重量百分比为70—80%有机麦草秸秆和20-30%的无机氮磷化肥,装进20-40m3蒸煮反应罐,通入蒸汽,高温高压蒸煮反应3—5h后,压滤提取肥料膜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改性复合和喷雾干燥工艺制取红褐色粉状产品,其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步骤为:I、在半干旱沙化地区和高寒荒漠地区,选择春季4-5月份,首先平整好沙化荒漠土地;II、播种具有抗旱、固氮、耐寒、耐盐碱特性的草原3号杂花小叶苜蓿、甘肃红豆草、沙打旺、野豌豆或沙生冰草多年生牧草植物;III、播前种子处理采取晒种3h—浸种3-5h—下种的方法,使种子在播前集中吸足水份后再下种;IV、小面积播种采用开沟器人工开沟6-8cm深—下种—复土1-2cm的方法或大面积播种选择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的沙地牧草播种机,播深1-2cm,每亩用种量1.5-3kg,行距20-30cm,播种方式为条播;V、播后随即喷施上述制备的多功能生态膜复合肥,其喷施分为小面积喷施或大面积喷施:小面积示范采用喷壶人工喷施,将普通喷壶的喷头改成椭圆形:长直径为15-20cm,短直径为8-10cm,喷头小孔直径为2-3cm,或选择农用拖拉机后边拖车装上储水箱、前边配套高压水泵的机械喷施方法;大面积喷施采用地埋塑料管,一头连接大型肥膜溶液混配池的水泵,另一头连接喷灌喷头,喷头小孔直径为1.5-2.5cm,每亩使用生态膜复合肥130kg,兑水50-60倍,每亩喷施生态膜复合肥溶液量6-8t;VI、喷后注意观察牧草发芽出苗情况,快出土时遇干旱天气影响出苗的情况下补水一次,出苗后生育期遇干旱天气影响生长时,再喷洒补水,第一年若牧草群体形不成植被时不要刹割,待第二年群体形成时再刹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7979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公共广播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