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原基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9528.4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1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高君辉;冯志勇;唐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G7/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11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原基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在栽培过程中的水分、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的控制,减少杏鲍菇原基数量,使每瓶数量在2~3个,每瓶产量达到130~150克,菇的个体大,品质优,商品价值高。避免使用大量人工来去除多余的原基,减少企业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也避免因人工处理引起的细菌感染而导致的品质下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杏鲍菇 工厂 化生 过程 中的 原基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原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装有栽培原料的瓶内接种杏鲍菇,将杏鲍菇培养室培养35~40天,并用搔菌机去除表面的老菌种,搔菌后采用不注水的方法,控制出菇表面的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然后将搔菌后的瓶子,搬入栽培室的床架上,通过增加栽培房湿度,使表面菌丝迅速恢复相对湿度达到95~98%,温度控制在15~17℃,CO2浓度控制在2000mg/kg以下,不需要光照;b、搔菌后5~7天后,降低栽培房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温度控制在14~17℃,开启室内照明,光照强度保持在50~200LUX,每天间隙开启5~10小时;c、搔菌后10~11天,增加光照强度,使菇盖完全分化,增加CO2浓度,达到2000~2500mg/kg,使菇体膨大;d、搔菌后12~13天,增加栽培房CO2浓度,达到3000~3500mg/kg,控制时间10~15小时,个体较大的菇体能抵抗高浓度的CO2,而个体较小的菇体在高浓度的CO2抑制下,菇头发黄、萎缩,有效原基数量迅速减少;e、搔菌14天后,通过通风设备增加新鲜空气量,降低CO2浓度,CO2浓度维持在1500~2500mg/kg,使每瓶中较大的原基恢复正常的活力,每瓶有效菇的数量控制在2~3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3952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水型闭式冷却塔
- 下一篇:一种含云母粉钛铝基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