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电极无损探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5240.X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6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新;周伟;徐麟;陆鑫;杨代军;邬敏忠;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72 | 分类号: | G01N25/7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无损探伤装置。由氢气系统、氮气系统、模具系统、安全泄放系统、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组成;氢气系统由氢气瓶、第一减压阀、第一针阀、第一压力表、第一电磁阀通过管道和阀门依次连接组成;氮气系统由氮气瓶、第二减压阀、第二针阀、第二压力表、第二电磁阀通过管道和阀门依次连接组成;模具系统由夹具、密封圈和模具腔组成,安全泄放系统由压力传感器、泄压阀、氢气传感器组成,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由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红外探测器、计算机、信号转换器、打印机、显示器组成。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准确确定膜电极中的质子交换膜的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程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无损 探伤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膜电极探伤装置,由氢气系统、氮气系统、模具系统、安全泄放系统、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氢气系统由氢气瓶(1)、第一减压阀(1-3)、第一针阀(1-4)、第一压力表(1-5)、第一电磁阀(1-6)通过管道和阀门依次连接组成;氮气系统由氮气瓶(2)、第二减压阀(2-3)、第二针阀(2-4)、第二压力表(2-5)、第二电磁阀(2-6)通过管道和阀门依次连接组成;模具系统(8)由夹具(16)、密封圈(18)和模具腔(19)组成,模具腔(19)为中部空心的矩形结构,其顶部敞开,密封圈(18)位于模具腔(19)开口部位,密封圈(18)上有夹具(16),夹具(16)通过螺母(15)连接密封圈(18),且固定于模具腔(19)上,夹具(16)与密封圈(18)之间用于放置被测膜电极(17);安全泄放系统由压力传感器(9)、泄压阀(11)、氢气传感器(12)组成,压力传感器(9)位于模具腔(19)一侧,泄压阀(11)位于模具腔(19)一侧上方,氢气传感器(12)位于模具腔(19)顶部;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由数据采集处理系统(7)、红外探测器(13)、计算机(14)、信号转换器(20)、打印机(21)、显示器(22)组成,红外探测器(13)连接信号转换器(20)、信号转换器(20)连接数据采集处理装置(7),数据采集处理装置(7)连接计算机(14),计算机(14)分别连接打印机(21)、显示器(22);氢气系统和氮气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模具腔(19)和数据采集处理装置(7),数据采集处理装置(7)连接第三电磁阀(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3524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