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人造卫星的零变形全碳框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9467.7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68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方宝东;张建刚;申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10 | 分类号: | B64G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人造卫星的零变形全碳框架,涉及空间技术应用领域,由复合材料接头、矩形方管、圆管组成,复合材料接头采用立体多通和平面多通接头与矩形方管、圆形杆管之间完全用胶粘接,拉脱强度大于26MPa。具有高比刚度、高比强度、轻质、高尺寸稳定性的技术特点,可用承受超过自身重量30倍以下的载荷重量,大大提高了光学载荷的成像精度,应用前景广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人造卫星 变形 框架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人造卫星的零变形全碳框架,由复合材料接头、矩形方管、圆形杆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接头采用立体多通接头和平面多通接头,与矩形方管、圆形杆管之间完全用胶粘接,拉脱强度大于26MPa,所述的矩形方管(2)与接头(1)、接头(6)连接,矩形方管(7)与接头(6)、接头(9)连接,矩形方管(10)与接头(9)、接头(13)连接,矩形方管(14)与接头(13)、接头(16)连接,矩形方管18与接头(16)、接头(19)连接,矩形方管(21)与接头(19)、接头(22)连接,矩形方管(24)与接头(22)、接头(24)连接,矩形方管(27)与接头(26)、接头(30)连接,矩形方管(28)与接头(30)、接头(19)连接,矩形方管(32)与接头(30)、接头(34)连接,矩形方管(33)与接头(34)、接头(16)连接,矩形方管(35)与接头(34)、接头(37)连接,矩形方管(36)与接头(37)、接头(13)连接,矩形方管(40)与接头(37)、接头(41)连接,矩形方管42与接头(41)、接头(9)连接,矩形方管(44)与接头(41)、接头(1)连接,所述的圆形杆管(3)与接头(4)、接头(9)连接,圆形杆管(5)与接头(4)、接头(6)连接,圆形杆管(8)与接头(9)、接头(43)连接,圆形杆管(11)与接头(9)、接头(39)连接,圆形杆管(12)与接头(39)、接头(13)连接,圆形杆管(15)与接头(16)、接头(38)连接,圆形杆管(17)与接头(19)、接头(38)连接,圆形杆管(20)与接头(25)、接头(19)连接,圆形杆管(23)与接头(25)连接、(22)连接,圆形杆管(29与接头(31)、接头(19)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06946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冲击力建筑基础灌注桩
- 下一篇: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