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全热交换器流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60459.6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7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志;赵夫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9/02 | 分类号: | F28D9/02;F28F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的膜全热交换器流道结构,包括两边肋条(1)、中间肋条(2)、膜(3)、新风流道(4)、排风流道(5),其特征在于,中间肋条(2)在同一膜面上等间距平行分布,上下两层相互垂直,膜(3)夹在上下两边肋条(1)之间;新风流道(4)和排风流道(5)由两边肋条(1)和中间两条肋(2)、上下层膜(3)粘成。本实用新型的膜全热交换器流道结构采用矩形流道,空气流通时阻力小,与现有的产品相比,阻力降低20-60%,起到节能目的。采用肋条,膜全热交换器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可经受较高压力与冲击。膜与膜之间结构紧凑,单位长度上的流道数增加,膜面积增加10-30%,从而强化了传热传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器 结构 | ||
【主权项】:
1、一种膜全热交换器流道结构,包括两边肋条(1)、中间肋条(2)、膜(3)、新风流道(4)、排风流道(5),其特征在于,中间肋条(2)在同一膜面上等间距平行分布,上下两层相互垂直,膜(3)夹在上下两边肋条(1)之间;新风流道(4)和排风流道(5)由两边肋条(1)和中间两条肋(2)、上下层膜(3)粘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06045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