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器人红外智能避障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5397.1 | 申请日: | 200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2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林锦国;何毅;赵英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0 | 分类号: | G05D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是机器人红外智能避障调节器,由晶体,A、B电容,第一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组成振荡电路,该电路的输出端接第二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第二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接第三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第三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接数字电位器的变阻值低电压端,数字电位器的变阻值滑动端接晶体三极管基极,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限流电阻与红外发射管的负极相接,第三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接二极管正端,二极管负端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口。优点:当外界环境有变化,由单片机控制数字电位器及时调整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根据环境的变化重新调整红外脉冲发射束的强度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使机器人红外避障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红外 智能 调节器 | ||
【主权项】:
1、机器人红外智能避障调节器,其特征是由晶体、A电容、B电容以及第一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组成振荡电路,该振荡电路的输出端接第二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第二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接第三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第三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接数字电位器的变阻值低电压端,数字电位器的变阻值滑动端接入晶体三极管的基极,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限流电阻与红外发射管的负极相接,第三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接二极管的正端,二极管的负端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04539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