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密封功能的轻型客车用汽车侧围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044736.4 | 申请日: | 2007-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94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作洋;杨敏;于忠娟;徐海泉;王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02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轻型客车用汽车侧围,解决了汽车侧围密封差性的问题。结构特点是:在A柱内板加强板前段和左A柱内板后段之间设有三维密封件;在B处内部的左侧舱板和左中门下沿构成的空腔内部设有三维密封件;在左中门下沿和地板左侧裙边内板之间设有三维密封件;在D处内部的左B柱中加强板和地板左侧裙边内板之间的空腔内部设有三维密封件;在F处内部的空腔内设有三维密封件;在G处内部的左后上外板与左侧后内板之间设有三维密封件。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效果较好,对整车单一零部件要求不高,而且密封、隔音、隔振效果比较理想,能很好的满足整车舒适性的要求。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密封 功能 轻型客车 汽车 | ||
【主权项】:
1、具有密封功能的轻型客车用汽车侧围,包括侧围,在侧围中的A处由左前门柱外板(1)和左A柱内板后段(3)构成的空腔内部沿左前门柱外板(1)的向前斜下的延伸方向设有左A柱内板加强板前段(2),在左A柱内板加强板前段(2)将A处内部分为两个空腔;在B处由左侧舱板(6)和左前门柱外板(7)构成的空腔内部沿左前门柱外板(7)的垂直的延伸方向设有左前门柱外板加强板(8)和左中门下沿(9),左前门柱外板加强板(8)和左中门下沿(9)将B处内部分为三个空腔;在C处由左前门柱外板(7)和地板左侧裙边内板(10)构成的空腔内部沿左前门柱外板的水平的延伸方向设有左中门下沿(9),左中门下沿(9)将C处内部分为两个空腔;在D处由左中门框(11)、左前门柱外板(1)和地板左侧裙边内板(10)构成的空腔内部沿左中门框(11)和左前门柱外板(1)的垂直的延伸方向设有左B柱中加强板(12),左B柱中加强板(12)将D处内部分为两个空腔;在E处由左中门框(11)、左后上外板(15)和左侧后内板(13)构成的空腔内部沿左侧后内板(13)的垂直的延伸方向设有左C柱中加强板(14),左C柱中加强板(14)将E处内部分为两个空腔;在F处由左中门框(11)、左后侧外板(16)和左侧后内板(13)构成的空腔;在G处由左侧上外板(17)和左侧后内板(13)构成的空腔内部沿左侧上外板(17)的水平的延伸方向设有左后上外板(15),左后上外板(15)将G处内部分为两个空腔;在H处由左后上外板(15)、左右门框中段(19)和左侧后内板(13)构成的空腔内沿左后上外板(15)和左右门框中段(19)的竖直的延伸方向设有左D柱中上加强板(18),左D柱中上加强板(18)将H处内部分为两个空腔;其特征在于:在左前门柱外板(1)和左A柱内板加强板前段(2)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二维密封件(4),A柱内板加强板前段(2)和左A柱内板后段(3)之间设有三维密封件(5);在B处内部的左侧舱板(6)和左中门下沿(9)构成的空腔内部设有三维密封件(5);在C处内部的左前门柱外板(7)和左中门下沿(9)之间的空前内设有二维密封件(4),在左中门下沿(9)和地板左侧裙边内板(10)之间设有三维密封件(5);在D处内部的左B柱中加强板(12)和地板左侧裙边内板(10)之间的空腔内部设有三维密封件(5);在E处内部的左C柱中加强板(14)和左后上外板(15)之间的空间设有二维密封件(4),在左侧后内板(13)和左C柱中加强板(14)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三维密封件(5);在F处内部的空腔内设有三维密封件(5);在G处内部的左后上外板(15)与左侧后内板(13)之间设有三维密封件(5);在H处内部的左D柱中上加强板(18)与左后上外板(15)、左后门框中段(19)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二维密封件(4),在左D柱中上加强板(18)和左侧后内板(13)之间的空腔内设有三维密封件(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04473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