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时隙交织迭代的宽带再生多跳中继通信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70445.4 | 申请日: | 2007-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0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林;方朝曦;李樑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双时隙交织迭代的宽带OFDM再生多跳中继通信方法。本发明中,系统的中继节点都有基带处理模块,并有不同的基带伪随机交织器,通过伪随机交织器产生不同的交织图案,分配至各多跳中继节点,利用交织迭代干扰消除算法消除多跳信号的互干扰,并且将中继流程分为两个时隙阶段轮流进行;对两个时隙阶段采用时间资源归一化分配方法。本发明方法可实现比传统的TDMA和FDMA中继网络更高的系统容量,可避免OFDM中继节点的信号自耦合弊端、耦合干扰消除处理以及多跳节点的信号互干扰,因而可采用传统的全向天线,降低了系统复杂度。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时隙 交织 宽带 再生 中继 通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双时隙交织迭代的宽带再生多跳中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跳无线中继系统模型,其中,通信节点分为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标节点,每个中继节点都有基带处理模块,并且各个节点都有不同的基带伪随机交织器,其交织图案采用对角交织、块交织或Turbo码内部交织设计方法;通过伪随机交织器产生不同的交织图案,分配至多跳中各中继节点;各节点利用交织迭代干扰消除方法消除多跳信号间的互干扰,并将整个中继通信流程分为两个时隙阶段,具体如下:(1)第一时隙所有奇数中继阶段传输数据在第一个时隙中,所有奇数中继阶段1,3,…,(T-1)通信,具体为:在第1中继阶段,源节点数据经过交织器交织,发送到第二中继节点;此时,全部OFDM频率子载波被采用,第二中继节点接收源节点的有效信号和其他工作节点的干扰信号;然后,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单元将进行迭代干扰消除与译码等基带信号处理;对于其他第3、第5、...第(T-1)等奇数中继阶段,将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传输;而且,中继节点传输时使用所有OFDM频率子载波;(2)第二时隙所有偶数中继阶段传输数据在第二个传输时隙中,所有偶数中继阶段工作,第二中继节点发射单元重新将媒体接入层所存储的数据编码并传输;经过最后第T跳中继阶段,目标接收节点将获得源节点的数据;具体信号处理方法与第一时隙工作流程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17044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