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iAl/Ti3Al异种材料电子束焊接热循环复合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2371.0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3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冯吉才;陈国庆;何景山;张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15/06 | 分类号: | B23K15/06;B23K15/04;B23K103/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吉东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TiAl/Ti3Al异种材料电子束焊接热循环复合控制方法,属于金属间化合物焊接领域。本发明解决了TiAl/Ti3Al异种材料电子束焊接容易产生宏观冷裂纹问题,可获得无裂纹接头。本发明的方法为,在焊接对象和焊机夹具之间装有隔热板;然后在两个板状焊接对象与焊缝平行的方向施加夹紧力进行固定,或者在两个管状焊接对象的轴向施加夹紧力进行固定;在真空条件下分三个阶段编程连续控制整个焊接过程的热循环,采用散焦对焊缝进行往复扫描、逐级预热;预热后立即进行焊接;焊接后立即采用散焦对焊缝进行往复扫描逐级后热。本发明的焊接控制方法过程简便,无须增加设备或填充过渡材料,适用于多种接头连接形式。 | ||
搜索关键词: | tial ti sub al 材料 电子束 焊接 循环 复合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TiAl/Ti3Al异种材料电子束焊接热循环复合控制方法,它的焊接对象是两块厚度为0.8mm~5.0mm的板状物,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步骤一、将已经去除内部应力、待焊面平整清洁的TiAl和Ti3Al板材用夹具固定之前,在焊机夹具底座和每个焊接对象之间分别固定一块隔热板;步骤二、对焊接对象实施夹紧,所述夹具仅在焊接对象与焊缝平行的方向施加夹紧力;步骤三、在5×10-2Pa至5×10-4Pa的大气压下,采用散焦对待焊处进行往复扫描、分级预热,每一级分别采用2mA~12mA中从小到大依次递增的束流从焊缝的一端扫描到另一端,加速电压为50kV~55kV,聚焦电流3370mA,扫描速度为2mm/s~10mm/s;步骤四、步骤三完成之后,立即进行焊接,加速电压与步骤三相同,聚焦电流为2590mA,束流为3mA~50mA,焊接速度为2mm/s~15mm/s;步骤五、步骤四完成之后,立即采用散焦对焊缝进行分级后热,每一级分别采用12mA~1mA中从大到小依次递减的束流从焊缝的一端扫描到另一端,加速电压与步骤三相同,聚焦电流为3370mA,扫描速度为2mm/s~20mm/s;所述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分包含:Ti:48~65at.%、Al:35~51at.%,还可以包含V:1.0~9.0at.%或Cr:1.5~2.5at.%或Nb:1.5~5.0at.%,所述的Ti3Al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分包含:Ti:60~70at.%、Al:22~39at.%,还可以包含Nb:8~17at.%或V:1.0~5.0at.%或Mo:1.0~3.0at.%或Ta:1.0~3.0a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7237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按键的加密签名手写板
- 下一篇:便携组合餐具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