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江海挖泥船用泥浆泵壳的修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5832.7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1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谢绍赋;李小鸽;易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鸽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23K9/095;B23K9/235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娄底市兴娄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邬松生 |
地址: | 417009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进口挖泥船高络铸铁泥浆泵内泵壳以及国内挖泥船高络铸铁泥浆泵内泵壳的修复方法,先清除泥浆泵内泵壳磨损表面的锈蚀、毛刺,某些部位按要求打磨角度。在干净的泥浆泵内泵壳磨损的表面用分道焊工艺和跳跃焊工艺的短弧焊堆焊网状形布局的打底层,同时敲击焊缝,消除应力,避免裂纹,控制打底层表面上的层间温度。在打底层上用UTP耐磨焊条及直流电焊机以分道焊工艺和跳跃焊工艺的短弧焊堆焊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磨层、隔离层、第三耐磨层和第四耐磨层,控制各层的层间温度。修复的挖泥船用泥浆泵内泵壳不变形,不伤基体,堆焊层耐磨、耐冲击,节约成本70-90%,使用寿命提高3-5倍,具有推广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泥船 泥浆泵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江海挖泥船用泥浆泵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清洗干净的泥浆泵内泵壳基体(1)的内层表面用喷砂设备清除锈蚀及毛刺,对基体(1)的内层表面凹凸不平的沟槽边棱按20-30°角打磨,用压缩空气清除掉打磨的残物与粉粒;在干净的泥浆泵内泵壳基体(1)的内层表面上用直流电焊机及68-3焊条和UTP83FN特种铸铁焊条先以分道焊工艺中所使用的短弧焊和跳跃焊工艺中所使用的短弧焊堆焊一层网状形布局的打底层(2);各短弧焊的焊缝长度为30-60mm,敲击焊缝,消除应力,避免裂纹,分道焊工艺中的每相邻两短弧焊的焊缝与焊缝纵向之间相隔40-70mm;在堆焊打底层(2)时控制打底层(2)表面上的层间温度为100-200℃;紧挨打底层(2)用直流电焊机和UTPLEDURIT61耐磨焊条在打底层(2)的表面上分别以分道焊工艺中所使用的短弧焊和跳跃焊工艺所使用的短弧焊堆焊第一耐磨层(3),短弧焊的焊缝长度为30-60mm,分道焊工艺中每相邻两短弧焊的焊缝与焊缝纵向之间相隔40-70mm,成90°的夹角关系,用跳跃焊工艺的短弧焊作为分道焊工艺的短弧焊的补充;在堆焊第一耐磨层(3)时不敲击耐磨堆焊层表面,控制第一耐磨层(3)表面上的层间温度为100-200℃;用UTPLEDURIT65耐磨焊条及直流电焊机在第一耐磨层(3)上分别以分道焊工艺所使用的短弧焊和跳跃焊工艺中所使用的短弧焊堆焊第二耐磨层(4),短弧焊的焊缝长度为30-60mm,分道焊工艺中每相邻两短弧焊的焊缝与焊缝纵向之间相隔40-70mm,成90°的夹角关系,不敲击耐磨堆焊层表面,控制第二耐磨层(4)表面上的层间温度为100-200℃;在第二耐磨层(4)的表面上用直流电焊机及UTP63全奥氏体特种打底焊条分别以分道焊工艺中所使用的短弧焊和跳跃焊工艺中所使用的短弧焊堆焊隔离层(5),短弧焊焊缝长度为30-60mm,分道焊工艺中每相邻两短弧焊的焊缝与焊缝纵向之间相隔40-70mm,成90°的夹角关系,不敲击隔离层(5)的焊层表面,控制隔离层(5)表面上的层间温度为100-200℃;在隔离层(5)的表面上用直流电焊机及UTPLEDURIT61耐磨焊条分别以分道焊工艺中所使用的短弧焊和跳跃焊工艺中所使用的短弧焊堆焊第三耐磨层(6),不敲击第三耐磨层(6)的焊层表面,短弧焊焊缝长度为30-60mm,分道焊工艺中每相邻两短弧焊的焊缝与焊缝纵向之间相隔40-70mm,成90°的夹角关系,控制第三耐耐磨层(6)表面上的层间温度为100-200℃;在第三耐磨层(6)表面上用直流电焊机及UTPLEDURIT65耐磨焊条分别以分道焊工艺中所使用的短弧焊和跳跃焊工艺中所使用的短弧焊堆焊第四耐磨层(7),不敲击第四耐磨层(7)的焊层表面,短弧焊的焊缝长度为30-60mm,分道焊工艺中每相邻两短弧焊的焊缝与焊缝纵向之间相隔40-70mm,成90°的夹角关系,控制第四耐磨层(7)的表层温度为100-2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鸽,未经李小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3583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金混凝尼龙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体化太阳能建筑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