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线斩波通信收发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7644.1 | 申请日: | 200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35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德;何湘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源线通信收发电路包括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两部分,主机电路中的电子开关逻辑电路控制电子开关将数字信号调制成开关脉冲发送到电源线上,以两种不同的脉冲宽度分别表示“0”和“1”信号;从机电路从电源通信线上接收主机电路发送的脉冲信号,并同时允许在主机电路发送间隙,通过从机电路的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控制从机的电子开关逻辑电路,在主机电路发送的低电压上,叠加返回“0”或“1”信号,从而完成电源总线上的通信过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在一对线上可同时实现电源供电和信号通信的功能,大量的节省了物理连线的长度,简化了逻辑连线的复杂度,在构成总线通信方式时,具有可挂节点多,线上电压损耗小,通信质量高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线 通信 收发 电路 | ||
【主权项】:
1.电源线斩波通信收发电路,其特征是包括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两部分,主机电路包括第一微控制器/微处理器(U1),由场效应晶体管(S1)、第一三极管(S2)、第二三极管(S3)、第三三极管(S4)构成的电子开关逻辑电路,直流电源(DC)、第一稳压芯片(U2)和电阻,第二三极管(S3)和第三三极管(S4)的基极分别与第一微控制器/微处理器(U1)的两个输出引脚(I/O2)、(I/O3)相连,第二三极管(S3)和第三三极管(S4)的发射极均接地,第三三极管(S4)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S2)的集电极及场效应晶体管(S1)的门极共接,第二三极管(S3)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三极管(S2)的基极相连,场效应晶体管(S1)的源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S2)的发射极及直流电源(DC)的正端共接,场效应晶体管(S1)的漏极和电源通信总线的正端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及第一微控制器/微处理器(U1)的输入引脚(I/O1)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源通信总线的负端接地,并在电源通信总线的正负端之间并接第六电阻(R6),第一稳压芯片(U2)的电压输入端(Vin)与直流电源(DC)的正端相连,第一稳压芯片(U2)的电压输出端(Vout)与第一微控制器/微处理器(U1)的电压输入端(DCC)相连;从机电路包括第二微控制器/微处理器(U3),由第四三极管(S5)、第五三极管(S6)和二极管(D1)构成的电子开关逻辑电路,,储能电容(C3),第二稳压芯片(U4)和电阻,第二微控制器/微处理器(U3)的输出引脚(I/O2)与第五三极管(S6)的基极相连,第五三极管(S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四三极管(S5)的基极相连,第四三极管(S5)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1)的正端及电源通信总线的正端共接,第四三极管(S5)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1)的负端及储能电容(C3)的正端共接,储能电容(C3)的负端接地,电源通信总线的正端与第二稳压芯片(U4)的电压输入端(Vin)及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一端及第二微控制器/微处理器(U3)的输入引脚(I/O1)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接地,第二稳压芯片(U4)的电压输出端(Vout)与第二微控制器/微处理器(U3)的电压输入端(DCC)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2010764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语数综合复用技术的宽带多业务光传输设备
- 下一篇:一种触摸屏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