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状砂岩气顶油田大气顶注聚障开发缓冲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0968.8 | 申请日: | 200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944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4-11 |
发明(设计)人: | 方亮;沙宗伦;肖芳;黄云;胡广斌;缪壹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3/22;E21B43/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63453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层状砂岩气顶油田大气顶注聚障开发缓冲区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我国在气层的开发技术方面发展相对较缓慢,开发方法相对落后的问题,本方法为:a.聚障井注入分子量为1900万的聚合物,溶液浓度2000mg/L,4~5个月形成稳定的聚障;b.聚障形成并稳定后,缓冲区直接注入分子量为1900万的聚合物,注聚浓度为1000mg/L;同时,聚障井继续注入1900万分子量和浓度为2000mg/L的溶液;c.缓冲区转入后续水驱,聚障井同步转为注水。从大庆油田南块气顶注聚障开发缓冲区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看,缓冲区最终采收率为50%以上,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约1×104t。 | ||
搜索关键词: | 层状 砂岩 油田 大气 顶注聚障 开发 缓冲区 方法 | ||
【主权项】:
1、层状砂岩气顶油田大气顶注聚障开发缓冲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a、气顶建立隔障阶段:聚障井注入分子量为1900万的聚合物,溶液浓度2000mg/L,平均单井日注量为80m3/d,4~5个月形成稳定的聚障,将油气区隔开,气顶气暂不开采,缓冲区投入开发后,聚障进入维护阶段;b、缓冲区开发阶段:聚障形成并稳定后,缓冲区直接注入分子量为1900万的聚合物,注聚浓度为1000mg/L,注入速度0.15PV/a,平均单井日注量为30m3/d,总用量为800mg/L.PV;同时,聚障井继续注入1900万分子量和浓度为2000mg/L的溶液,平均日注量由80m3/d下调到15m3/d;c、缓冲区后续水驱阶段:缓冲区转入后续水驱,聚障井同步转为注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15096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横向防漏板的安装结构及丝网印刷装置
- 下一篇: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