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潮间带种植红树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24054.4 | 申请日: | 200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97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6-06 |
发明(设计)人: | 任海;张倩媚;简曙光;陆宏芳;黄鹄;宁天竹;梁镜明;周晚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A01G23/04 | 分类号: | A01G23/04;A01G1/00;A01G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炳和 |
地址: | 51065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潮间带种植红树林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竹筒固定技术,将选用竹筒的竹节打通,只留下竹筒中的一个用于预固定苗木根部的竹节不完全打通,竹筒最下部一段劈为便于插入泥土中的三角形,并在竹筒的侧面至少开有1条不开裂到竹筒顶部的小裂缝;然后在竹筒内放入红树林胎生苗,并用泥滩土壤固定,固定时使植株的叶片露出竹筒外,然后进行人工培育,待胎生苗生根成活后,再将固定有红树林胎生苗的竹筒直接插种入潮间带。随着红树植物胎生苗的生长,竹筒慢慢开裂,植株就能固定在泥滩中继续生长。该方法相当于将竹筒当作营养杯,竹筒起到固定及保护作用,幼苗能基本自发适应生长,可实现人工环境到自然环境的顺利过渡,从而提高成活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潮间带 种植 红树林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潮间带种植红树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直径2-6cm、长度30-80cm的竹筒,将竹节打通,只留下竹筒中的一个用于预固定苗木根部的竹节不完全打通,即使该竹节仅打出可让苗木部分根穿过的孔隙,竹筒中所述的用于预固定苗木根部的竹节以下的最下部一段斜劈为便于插入泥土中的三角形,并在竹筒的侧面至少开有1条不开裂到竹筒顶部的小裂缝;然后在竹筒内放入红树林胎生苗,并用泥滩土壤固定,固定时使植株的叶片露出竹筒外3-5cm,然后进行人工培育,待胎生苗生根成活后,再将固定有红树林胎生苗的竹筒直接插种入潮间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12405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刻度尺读取设备
- 下一篇:用于滑顶的提升机构和包括这种提升机构的车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