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接合体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08483.2 | 申请日: | 2006-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907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村川敏浩;北川纯;后藤彰;沼野正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2D19/04 | 分类号: | B22D19/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电极(20a、20b)被分别埋入第一模具(16)和第二模具(18)。金属工件(MW)被放入彼此配合的第一模具(16)和第二模具(18)之间的空腔(19)内。随后,将熔融金属通过通道(34)浇入空腔(19)内。所述熔融金属凝固成铸件(CM),形成金属工件(MW)和铸件(CM)的接触区域(L)。此后,从电源(38)向跨过接触区域(L)的电极(20a、20b)提供电流。所提供的电流破坏金属工件(MW)表面上的氧化膜,并且在接触区域(L)内接合金属工件(MW)和铸件(CM)。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接合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制造具有彼此相接合的金属工件(MW)和铸件(CM)的接合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金属工件(MW)放入第一模具(54)和第二模具(56)之间的空腔(60)内,在第一模具(54)和第二模具(56)各自的成型表面上设置有电极(62a、62b);向所述空腔(60)内浇注熔融金属,以便在所述第一模具(54)上的电极(62a)和所述第二模具(56)上的电极(62b)之间形成所述熔融金属与所述金属工件(MW)的接触区域(L)、或者熔融金属凝固或半凝固时所形成的铸件(CM)与所述金属工件(MW)的接触区域(L);以及在所述电极(62a、62b)之间施加电流,以便接合所述接触区域(L)来制造接合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10848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