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空间微小推力发动机的推力测量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89041.8 | 申请日: | 2006-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916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2-21 |
| 发明(设计)人: | 汤海滨;刘畅;杨勇;徐衡;张文电;曾鹏;李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L5/12;G01M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空间微小推力发动机的推力测量系统,包括推力剂贮箱、发动机、机械本体、传感器组件和控制驱动电路,工作梁的一端外侧面安装有传感器组件,另一端安装有配重块;控制驱动电路安装在前支撑梁和后支撑梁的横沟内;发动机安装在连接件上;推进剂管路一端连接在发动机上,另一端与推力剂贮箱连接;本发明中机械本体由支撑架组件、主轴组件、工作梁、推进组件和配重块组成,这样的本体结构设计消除了各转动件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推力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比例微分积分电路对加力电磁线圈进行控制,将微小推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本发明通过机械结构与控制电路的组合实现微小推力的准确测量。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空间 微小 推力 发动机 测量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空间微小推力发动机的推力测量系统,包括推力剂贮箱、发动机(5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械本体、传感器组件(2)和控制驱动电路,工作梁(4)的一端外侧面安装有传感器组件(2),另一端安装有配重块(6);控制驱动电路安装在前支撑梁(106)和后支撑梁(105)的横沟内;发动机(502)安装在连接件(501)上;推进剂管路(503)一端连接在发动机(502)上,另一端与推力剂贮箱连接;所述机械本体,由支撑架组件(1)、主轴组件(3)、工作梁(4)、推进组件(5)和配重块(6)组成;支撑架组件(1)的长方体框架(101)由上框架(107)、下框架(109)、角铝A(108a)、角铝B(108b)、角铝C(108c)和角铝D(108d)焊接构成,四根角铝垂直焊接在上框架(107)、下框架(109)之间,且四根角铝每两根相互平行;下框架(109)底部的四个角的部位分别安装四个底座,下框架(109)的框边(109d)外侧端面焊接有前支撑梁(106)、后支撑梁(105),前支撑梁(106)、后支撑梁(105)的另一端焊接在纵梁(103)底部的两端;底座E(115)安装在纵梁(103)底部中心位置;纵梁(103)右端与后横梁(102)端部焊接,后横梁(102)另一端顺次固定在角铝D(108d)、角铝C(108c)上;纵梁(103)左端与前横梁(104)端部焊接,前横梁(104)另一端顺次固定在角铝A(108a)、角铝B(108b)上;纵梁(103)的长度等于角铝A(108a)与角铝D(108d)之间的距离;连接板(7)的一端与支撑架组件(1)的纵梁(103)固定;主轴组件(3)的上连接板(301)两端固定在上框架(107)的框边A(107a)、框边C(107c)上;下连接板(302)两端固定在下框架(109)的框边A(109a)、框边C(109c)上;主轴(303)安装在上连接板(301)与下连接板(302)之间,主轴(303)的上端套接有叉簧支撑A(306),叉簧支撑A(306)安装在上法兰盘(304)上,上法兰盘(304)固定在上连接板(301)的下端;主轴(303)的下端套接有叉簧支撑B(307),叉簧支撑B(307)安装在下法兰盘(305)上,下法兰盘(305)固定在下连接板(302)的上端;工作梁(4)是一带有槽沟(402)的槽铝,其槽沟(402)内设有一通孔(401);工作梁(4)的左端安装有配重块(6);工作梁(4)右端的外侧面上安装有磁环;工作梁(4)右端的上端固定有连接件(501),连接件(501)上安装有右喷嘴卡子(506)、发动机(502);推进剂管路(503)卡固在右喷嘴卡子(506)和左喷嘴卡子(505)的中心孔内,右喷嘴卡子(506)和左喷嘴卡子(505)结构相同,左喷嘴卡子(505)安装在支座(504)上,支座(504)安装在上框架(107)的框边D(107d)、框边B(107b)上;推进剂管路(503)一端与发动机(502)连接,推进剂管路(503)另一端与推进剂贮箱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2),由位移传感器(201)、标定电磁线圈(202)、加力电磁线圈(203)以及多个调节螺杆组成;位移传感器(201)安装在传感器夹具(207)上,传感器夹具(207)另一端连接有调节螺杆(208),调节螺杆(208)上套接有锁紧螺母(209),调节螺杆(208)安装在连接板(204)上,连接板(204)固定在支撑架组件(1)的前横梁(104)上;磁环(214)安装在工作梁(4)的外侧面上,标定电磁线圈(202)与调节螺杆(213)连接,调节螺杆(213)上套接有锁紧螺母(215),调节螺杆(213)安装在连接板(205)上,连接板(205)固定在支撑架组件(1)的前横梁(104)上;磁环(210)安装在工作梁(4)的外侧面上,加力电磁线圈(203)与调节螺杆(211)连接,调节螺杆(211)上套接有锁紧螺母(212),调节螺杆(211)安装在连接板(206)上,连接板(206)固定在支撑架组件(1)的前横梁(104)上;所述控制驱动电路,由前置电路、控制电路和加力电磁线圈驱动电路组成,位移传感器(201)输出的电压经电容C5滤波后与运算放大器U4的第3端联接,运算放大器U4的第2端与第6端联接,运算放大器U4的第6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第2端之间接有电位器R1,运算放大器U1的第3端与地之间接有电阻R4,运算放大器U1的第2端与第6端之间接有电阻R5,运算放大器U1的第6端经电阻R8输入到运算放大器U3的第2端;运算放大器U4的第6端与运算放大器U2的第2端之间接有电位器R2,运算放大器U2的第3端与地之间接有电阻R7,运算放大器U2的第2端与第6端之间接有电容C1,运算放大器U2的第6端经电阻R9输入到运算放大器U3的第2端;运算放大器U4的第6端与运算放大器U5的第2端之间接有电容C3,运算放大器U5的第3端与地之间接有电阻R12,电位器R3与电容C2并联在运算放大器U5的第2端与第6端,运算放大器U5的第6端经电阻R10输入到运算放大器U3的第2端;运算放大器U3的第3端与地之间接有电阻R11,运算放大器U3的第2端与第6端接有电阻R6,运算放大器U5的第6端与运算放大器U6的第3端联接,运算放大器U6的第2端与地之间接有电阻R13,且第2端与加力电磁线圈R14的一端联接;运算放大器U6的第6端分别与三极管Q1、三极管Q2的基极联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BT8的正极联接,电源BT8的负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源BT9的负极联接,电源BT9的正极接地,三极管Q1、三极管Q2的发射极联接,且与加力电磁线圈R14的另一端联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8904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