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间谐振式微光机电陀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81172.1 | 申请日: | 200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851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6-10-25 |
发明(设计)人: | 冯丽爽;张春熹;刘惠兰;杨德伟;林恒;马迎建;刘恒;贺斌;许光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9/64 | 分类号: | G01C19/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谐振式微光机电陀螺,由陀螺检测电路模块和光电混合集成模块组成,光电混合集成模块由光源、第一探测器、第二探测器、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和空间谐振腔组成,光源输出端与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输入端光耦合连接,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输出端与空间谐振腔、第一探测器、第二探测器光耦合连接;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输出的一路平行光经菲涅耳微透镜A射入空间谐振腔中,且在空间谐振腔内形成顺时针传播的平行光,所述顺时针传播的平行光经菲涅耳微透镜B射出至第二探测器中;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输出的另一路平行光经菲涅耳微透镜B射入空间谐振腔中,在空间谐振腔内形成逆时针传播的平行光,所述逆时针传播的平行光经菲涅耳微透镜A射出至第一探测器中;第一探测器和第二探测器将光转换成电信号输出至陀螺检测电路,并由陀螺检测电路输出驱动信号给光源。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间 谐振 式微 机电 陀螺 | ||
【主权项】:
1、一种空间谐振式微光机电陀螺,由陀螺检测电路模块(6)和光电混合集成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混合集成模块由光源(3)、第一探测器(4)、第二探测器(5)、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1)和空间谐振腔(2)组成,光源(3)输出端与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1)输入端光耦合连接,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1)输出端与空间谐振腔(2)、第一探测器(4)、第二探测器(5)光耦合连接;所述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1)由LiNbO3基板(101)、菲涅耳微透镜A(107)和菲涅耳微透镜B(106)组成,在LiNbO3基板(101)上采用微刻蚀掩膜工艺刻画出沟槽和L形台(105),然后采用退火质子交换法或者钛扩散法处理将沟槽制作成波导槽(108);菲涅耳微透镜A(107)、菲涅耳微透镜B(106)通过键合方式固定在L形台(105)上,且菲涅耳微透镜A(107)和菲涅耳微透镜B(106)保持平行;在LiNbO3基板(101)上的波导槽(108)的交汇点构成三个Y分支耦合器,即Y分支耦合器A(102)、Y分支耦合器B(103)和Y分支耦合器C(104);其中,在Y分支耦合器A(102)的B输出端上设有电极A(111)、电极B(112),电极A(111)与电极B(112)平行布置在波导槽(108)两侧;其中,Y分支耦合器A(102)的C输出端上设有电极C(113)、电极D(114),电极C(113)与电极D(114)平行布置在波导槽(108)两侧;电极A(111)与电极B(112)上电后构成相位移频器A;电极C(113)与电极D(114)在上电后构成相位移频器B;菲涅耳微透镜A(107)的镜面与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1)的Y分支耦合器B(103)的B输出端相连;菲涅耳微透镜B(106)的镜面与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1)的Y分支耦合器C(104)的B输出端相连;光源(3)与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1)的Y分支耦合器A(102)的A输入端耦合;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1)输出的一路平行光经菲涅耳微透镜A(107)射入空间谐振腔(2)中,且在空间谐振腔(2)内形成顺时针传播的平行光,所述顺时针传播的平行光经菲涅耳微透镜B(106)射出至第二探测器(5)中;多通道光功率分配器(1)输出的另一路平行光经菲涅耳微透镜B(106)射入空间谐振腔(2)中,在空间谐振腔(2)内形成逆时针传播的平行光,所述逆时针传播的平行光经菲涅耳微透镜A(107)射出至第一探测器(4)中;第一探测器(4)和第二探测器(5)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输出至陀螺检测电路(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8117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