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分析用近红外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类荧光染料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47801.9 | 申请日: | 2006-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944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04-11 |
| 发明(设计)人: | 彭孝军;崔爱军;王东川;樊江莉;孙世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B23/00 | 分类号: | C09B23/00;G01N33/52;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学松 |
| 地址: | 116024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型的苯乙烯基取代的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类荧光染料,这类染料是由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类荧光染料与苯甲醛类化合物反应而形成。单苯乙烯基取代的部分染料(含胺基)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进入了近红外的区域;而双苯乙烯基取代染料的吸收和发射光谱普遍进入了近红外区域。当染料结构中的R2中有任何一个基团或者全部都为氨基时,染料受到光激发后或发生分子内的电荷转移现象(ICT),而ICT现象可以被质子完全抑制,使光谱波长变短,荧光量子产率急剧升高,因此该类分子可以作为pH探针来用于测试酸碱度,也可以基于ICT现象设计合成高灵敏的离子探针和糖探针。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分析 红外 氟化 络合 吡咯 甲川类 荧光 染料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生物荧光分析的近红外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类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该荧光染料具有如下结构通式I:式中r1、r2、r6、r7为C1-18的烷基、环烷基、苯基、萘基;r3、r5中至少有一个为反式苯乙烯类基团I’,r8为R1、R2或R3;r9~13为R2或R3;R2为R3、O-R3,S-R3或NR4R5;R3为(CH2)nR6、(CH2)mO(CH2)pR6、(CHR7CH2O)q(CH2)rR6或环己基;其中,n、m、p、q、r=0-18;R4、R5 为相同或不同的R3;R6=H、Cl、Br、I、CN、NO2、SO3R8、CO2R8、NCS或N-琥珀酰亚胺酯I”;R7=H、C1-18烷基或环己基;R8=H或M;M=Na、K或N(R9R10R11R12);R9、R10、R11、R12=H、C1-18烷基、环己基或(CH2)qOR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04780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装装置
- 下一篇:用于部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