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蓄热调温烧嘴无效
| 申请号: | 200520018411.X | 申请日: | 2005-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8285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6-10-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琴;孙德民;窦宝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淑琴;孙德民;窦宝芬 |
| 主分类号: | F23D14/66 | 分类号: | F23D14/66;F23D1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忠仁;左明坤 |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自蓄热调温烧嘴,包括空气烟气管件、蓄热部件和喷嘴部件依次相互密封连接为一体,其中心套装有燃料管。其中空气烟气管件外壳内套装有内筒,在内筒内用筋板均分成互不相通的4~8个空心部分,并分别与蓄热部件的相应部分连通;在外壳与内筒之间,用隔板和4~8个盖板分隔成空气通道和烟气通道。在蓄热部件外壳内均分成互不相通的4~8部分,并分别填充蓄热体。喷嘴部件由凹槽和锥状圆弧面孔构成4~8个相互隔离的空气喷口;在每个喷口的外侧旁分别设有调节气孔。由于将多个空气、烟气通道集成在一起,燃气连续供入,不换向,结构紧凑,体积小,且易于检修。特别是在烧嘴部件上设有助燃空气调节孔,加大助燃空气的供入量,使热回收率更高。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调温 | ||
【主权项】:
1、一种自蓄热调温烧嘴,包括空气烟气管件(1)、蓄热部件(2)和喷嘴部件(3)依次相互密封连接为一体,其中心套装有燃料管(4);在蓄热部件(2)外壳内固化的耐火材料(5)和燃料管(4)外固化的耐火材料(5)之间所形成的腔体中,用耐火材料(5)沿燃料管(4)轴线方向均分成互不相通的4~8部分,并分别填充蓄热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烟气管件(1)的外壳内同轴套装有内筒(7),在所述内筒(7)内沿轴线方向用筋板(19)均分成互不相通的4~8个空心部分,并分别与所述蓄热体部分相应连通;在所述空气烟气管件(1)的外壳与内筒(7)之间,垂直于轴线方向上,用隔板(8)和4~8个盖板(9)分隔成空气通道(10)和烟气通道(11);所述空气通道(10)一端通过在所述内筒(7)上对称开设的2~4个通孔(12)分别与所述内筒(7)内对应的2~4个空心部分连通,其另一端与安装在所述空气烟气管件(1)外壳上的总空气管(13)连通;所述烟气通道(11)一端通过在所述内筒(7)的另一侧上开设的2~4个通孔(12)分别与所述内筒(7)内对应的另外2~4个空心部分连通,其另一端与安装在所述空气烟气管件(1)外壳上的总烟气管(15)连通;所述燃料管(4)的圆锥形喷口与所述喷嘴部件(3)中心的燃料喷口(18)配装,在所述喷嘴部件(3)与所述蓄热部件(2)连接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4~8个蓄热体部分对应连通的、但彼此间相互隔离的4~8个环状同心凹槽(16),每个凹槽(16)内分别设有锥状圆弧面孔(17),且每个所述锥状圆弧面孔(17)沿轴向向燃料喷口(18)中心收缩,由所述凹槽(16)和所述锥状圆弧面孔(17)构成4~8个空气喷口;在4~8个空气喷口的外侧旁分别设有与所述蓄热体(6)对应连通、且相互隔离的调节气孔(20);在所述喷嘴部件(3)的外壳和所述凹槽(16)、锥状圆弧面孔(17)、调节气孔(20)、燃料管(4)之间均为耐火材料(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淑琴;孙德民;窦宝芬,未经李淑琴;孙德民;窦宝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2001841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