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一维纳米材料的微型气体传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510112216.8 | 申请日: | 2005-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793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6-28 |
| 发明(设计)人: | 侯中宇;蔡炳初;张亚非;徐东;魏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H01L4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传感器技术领域的使用一维纳米材料的微型气体传感器。本发明包括:衬底、金属底电极层、一维纳米材料层、金属支柱层、金属顶电极层。其中,金属底电极层设置在衬底上,一维纳米材料层设置在金属底电极层之上,金属支柱层设置在衬底之上,顶电极设置在衬底上。金属底电极层、一维纳米材料层与金属支柱层之间相互隔离,顶电极层和底电极层、一维纳米材料层之间有气体间隙相互隔离。本发明具有选择性高、灵敏度高、低能耗、成本低、易于实现阵列化、小型化的优点,并有利于提高安全性、稳定性。 |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纳米 材料 微型 气体 传感器 | ||
【主权项】:
1、一种使用一维纳米材料的微型气体传感器,包括:衬底(1)、金属底电极层(2)、一维纳米材料层(3)、金属支柱层(4)、金属顶电极层(5),其特征在于,金属底电极层(2)设置在衬底(1)上,一维纳米材料层(3)设置在金属底电极(2)之上,金属支柱层(4)设置在衬底(1)之上,顶电极(5)设置在衬底(1)之上,金属底电极层(2)以及一维纳米材料层(3)与金属支柱层(4)之间相互隔离,顶电极层(5)和底电极层(2)以及一维纳米材料层(3)之间有气体间隙相互隔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11221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