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形成壮苗的种子处理技术及其产品配方无效
| 申请号: | 200510042806.8 | 申请日: | 2005-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879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6-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斌;汤海军;郑险峰;李生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1/06 | 分类号: | A01C1/06;A01N59/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秦芳 |
| 地址: | 712100陕西省杨***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形成壮苗的种子处理技术及其产品配方。要解决玉米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依次包括下述步骤:(1)利用赤霉素与硫酸锌混合溶液浸泡玉米种子3~4小时,其中赤霉素的浓度在20~40mg/L之间,硫酸锌的浓度在0.05%~0.1%之间;(2)将种子捞出后,再利用矮壮素(CCC)或多效唑(PP333)与硫酸锌的混合液浸种6~8小时,其中CCC的浓度在2~4g/L之间,PP333的浓度在200~300mg/L之间,硫酸锌的浓度在0.05%~0.1%之间;(3)阴干。 |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玉米种子 萌发 形成 壮苗 种子 处理 技术 及其 产品 配方 | ||
【主权项】:
1、一种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形成壮苗的种子处理技术,依次包括下述步骤:(1)一次浸种:利用赤霉素与硫酸锌混合溶液浸泡玉米种子(药液用量与种子用量之比为1∶0.4~0.8)3~4小时,其中赤霉素的浓度在20~40mg/L之间,硫酸锌的浓度在0.05%~0.1%之间;(2)二次浸种:将种子捞出后,再利用矮壮素(CCC)或多效唑(PP333)与硫酸锌的混合液浸种6~8小时(药液用量与种子用量之比为1∶0.5~0.8),其中CCC的浓度在2~4g/L之间,PP333的浓度在200~300mg/L之间,硫酸锌的浓度在0.05%~0.1%之间;(3)阴干:将浸种后的种子在阴凉处晾干后方可播种,若不能及时播种,应注意将处理过的种子摊开,以防“捂”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4280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