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urbo码与多维调制级联的系统编译码方案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510011229.6 申请日: 2005-01-21
公开(公告)号: CN1645752A 公开(公告)日: 2005-07-27
发明(设计)人: 齐心;周世东;赵明;王京;许希斌;肖立民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H03M13/29 分类号: H03M13/29;H03M13/27;H03M13/23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4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Turbo码与多维调制级联的系统编译码方案。其特征在于:在发送端,将Turbo码编码器输出的比特流进行不同类型的调制,其中,信息比特序列使用传统的两维Gray映射QPSK调制,而校验比特序列使用经过星座图映射方式优化的多维QPSK调制。在接收端,Turbo码译码和多维调制的迭代解调间进行联合迭代解调译码,其中,迭代解调使得传统Turbo码所无法利用的校验比特的后验概率得到利用。在相同的系统复杂度下,相对于单纯的Turbo码,本系统可以获得系统误比特率性能上的明显增益。
搜索关键词: 一种 turbo 多维 调制 级联 系统 译码 方案
【主权项】:
1.一种Turbo码与多维调制级联的系统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含有以下步骤:在发送端,依次含有以下步骤:第1步.在开始编码前进行初始化,设定交织器(π1)的交织深度L,随机产生交织图样;设定交织器(π2)的交织深度为Lp=2*(n-1)*L+2*n*m,随机产生交织图样;编码器(1)和编码器(2)相同,都是编码效率为R1=1/n的系统码编码器,每输入一个信息比特就会输出n-1个校验比特,编码器的记忆深度为m,将编码器(1)和编码器(2)的状态都设为0状态;第2步.把序列长度为L的信息比特序列u输入编码器(1)进行编码,令u=u0,u1,…,uL-1,输出信息比特序列的校验比特序列p1,输出收尾比特序列ut1,输出收尾比特序列的校验比特序列pt1,将上述三个比特序列一起称为分量码(1)的校验比特序列p1’;同时该信息比特序列通过交织器(π1)进行交织,然后输入编码器(2)进行编码,输出信息比特序列的校验比特序列p2,输出收尾比特序列ut2,输出收尾比特序列的校验比特序列pt2,将上述三个比特序列一起称为分量码(2)的校验比特序列p2’;最终得到的码字总长度为2*n*L-L+2*n*m,其中校验比特序列以及收尾比特序列(以后合在一起简称为Turbo码的校验比特序列)的长度为Lp=2*(n-1)*L+2*n*m;第3步.将信息比特序列通过调制器(1)进行2维Gray映射的调制,生成长度为的2维调制信号序列t1t1=t1,0,t1,1,···,t1,L2-1;]]>假设2维QPSK星座点可能的四种信号取值为(±a,±a);信息比特序列u的第2k和2k+1两个比特u2k和u2k+1分别决定t1,k的同相分量t1,kI和正交分量t1,kQt1,kI=(-1)u2ka,t1,kQ=(-1)u2k+1a;]]>将编码器(1)和编码器(2)输出的信息比特序列的校验比特序列、收尾比特序列、收尾比特序列的校验比特序列通过复接器(1)按照(p1,p2,ut1,pt1,ut2,pt2)的顺序复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单独的序列;之后通过交织器(π2)进行交织,得到序列p,p=p0,p1,···,pLp-1;]]>p再通过调制器(2)按照选定的调制映射方案进行N维QPSK调制映射,生成长度为的N维调制信号序列t2t2=t2,0,t2,1,···,t2,LpN-1;]]>该调制星座图的星座点的集合为χ={s0,s1,···,s2N-1},]]>每个调制信号t2,i∈χ,t2,i的标签v2,i为校验比特序列p的第N*i到N*i+N-1个比特,v2,i=(pNi,pNi+1,…,pNi+N-1);第4步.将调制器(1)输出的调制信号序列t1和调制器(2)输出的调制信号序列t2通过复接器(2)按照(t1,t2)的顺序进行复接,成为一个单独的输出符号序列,然后发送至信道;在接收端,依次含有以下步骤:第1步.在开始译码前进行初始化,把输入到译码器(1)的序列u的先验概率序列P(u;Idec1)和输入到解调器(2)的序列p先验概率序列P(p;Idem2)置为等概率;所述的先验概率序列P(u;Idec1)也就是译码器(2)输出的后验概率序列P(u;Odec2)经过解交织器π1-1解交织后得到的;第2步.对从信道上接收到的符号用解复接器(2)进行解复接,得到接收信号序列r1和r2,分别输送给两个解调器;r1=r1,0,r1,1,···,r1,Lp2-1,r2=r2,0,r2,1,···,r2,LpN-1,]]>它们分别对应于两个发射信号序列t1和t2;第3步.解调器(1)根据接收信号序列r1计算并输出序列u的后验概率序列P(u;Odem1);对于序列r1中的第i个接收信号r1,i,它的同相分量r1,iI和正交分量r1,iQ两个分量分别对应于信息比特u2k和u2k+1,依下式计算它们的后验概率:P(u2k=b;O)=1πN0exp(-|r1,iI-(-1)ba|2N0);]]>P(u2k+1=b;O)=1πN0exp(-|r1,iQ-(-1)ba|2N0);]]>上式中b∈{0,1};对所有的r1,i所对应的比特计算后验概率并进行归一化后,就得到后验概率序列P(u;Odem1),它直接作为译码器(1)的序列u的先验概率序列输入;另外,它经过交织器π1进行交织后将作为译码器(2)的先验概率序列输入;第4步.进行V次“大环”迭代解调译码,包括一次解调器(2)的解调和U次“小环”迭代译码:第4.1步.解调器(2)的工作:解调器(2)的输入有两部分,包括:从信道上接收到的信号序列r2和交织器(π2)输出的序列p的先验概率序列P(p;Idem2);输出为序列p的后验概率序列P(p;Odem2);首先,对于序列r2中的第i个信号r2,i计算发送信号t2,i的先验概率P(r2,i|t2,i=sj),j=0,1,…,2N-1:P(r2,i|t2,i=sj)=1πN0exp(-|r2,i-sj|2N0)]]>然后再计算r2,i的标签v2,i所对应的N个比特的后验概率:P(v2,il=b;O)=ΣsjχblP(r2,i|t2,i=sj)Πhlh=0N-1P(v2,ih=(μ-1(sj))h;I),l,h=0,1,···,N-1;]]>其中,χbl表示χ的子集,其中每个星座点的标签第l位的值都等于b,b∈{0,1};v2,il表示v2,i的第l个比特,(μ-1(sj))h表示信号sj的标签的第h个比特的值;对所有的r2,i的标签计算后验概率并进行归一化后,就得到序列p的后验概率序列P(p;Odem2);第4.2步.P(p;Odem2)经过解交织器(π2-1)进行解交织,然后经过解复接器(1)进行解复接,得到P(p1′;Idec1)和P(p2′;Idec2),分别作为译码器(1)和译码器(2)的关于序列p1’和p2’的先验概率序列输入;第4.3步.进行U次“小环”译码:第4.3.1步.译码器(1)的译码:译码器(1)对分量码(1)进行译码,它有三个输入,分别是来自解调器(1)的序列u的先验概率序列P(u;Odem1);来自解交织器(π1-1)的序列u的先验概率序列P(u;Idec1);来自解复接器(1)的序列p1’的先验概率序列P(p1′;Idec1);有两个输出,分别是序列u的后验概率序列P(u;Odec1);序列p1’的后验概率序列P(p1′;Odec1);首先要完成前向和逆向的递推;令Ak(stB(e))表示在对第k个信息比特编码时,该码处于状态stB(e)且输出分支为e的概率,k=0,1,…,M-1;有收尾比特,所以整个码字一共有M=L+m+1个状态节点;令Bk(stE(e))表示在第k个信息比特编码时,该码处于状态stE(e)且输入分支为e的概率,k=1,2,…,M;当k<L时,u(e)表示当分支为e的时候在该编码节点上输入的信息比特,它对应于序列u中的第k个比特,u(e)=uk;pj(e)表示当分支为e的时候在该编码节点上输出的校验比特序列中第j个比特,j=0,1,…,n-2,它对应于序列p1中的第(n-1)*k+j个比特,pj(e)=p1,(n-1)·k+j;当k≥L时,u(e)则表示第k-L个收尾比特,pj(e)表示第k-L个收尾比特的校验比特序列中的第j个比特;则前向递推为:Ak(st)=Σe:stE(e)=stAk-1(stB(e))Pk(u(e);I)Πj=0n-2Pk(pj(e);I)]]>逆向递推为:Bk(st)=Σe:stB(e)=stBk+1(stE(e))Pk+1(u(e);I)Πj=0n-2Pk+1(pj(e);I)]]>编码器(1)的初始状态为0,经过收尾以后,最终的状态也为0;上述递推公式的初始值为:A0(st0)=1,A0(sti)=0,i=1,2,…,2m-1;BM(st0)=1,BM(sti)=0,i=1,2,…,2m-1;然后计算第k个信息比特及其所对应的校验比特的后验概率:Pk(u(e)=b;O)=Σe:u(e)=bAk-1(stB(e))Πj=0n-2Pk+1(pj(e);I)Bk(stE(e))]]>Pk(pj(e)=b;O)=Σe:pj(e)=bAk-1(stB(e))Pk(u(e);I)(Σi=0ijv-2Pk(pi(e);I))Bk(stE(e))]]>式中j=0,1,…,n-2,序列u的输入先验概率可以按下式得到,需要归一化处理;Pk(u=b;I)=Pk(u=b;Idec1)*Pk(u=b;Odem1)以上各式式中得到的概率值需要进行归一化;第4.3.2步.序列P(u;Odec1)通过交织器(π1)进行交织,得到序列P(u;Idec2);第4.3.3步.译码器(2)的译码:与译码器(1)的工作是对称的;译码器(2)对分量码(2)进行译码,它有三个输入,分别是经过交织器(π1)来自解调器(1)的序列u的先验概率序列;经过交织器(π1)来自译码器(1)的序列u的先验概率序列P(u;Idec2);来自解复接器(1)的序列p2’的先验概率序列P(p2′;Idec2);有两个输出,分别是序列u的后验概率序列P(u;Odec2);序列p2’的后验概率序列P(p2′;Odec2);具体译码过程与第i.)步中译码器(1)相同;第4.3.4步.序列P(u;Odec2)通过解交织器(π1-1)进行解交织,得到序列P(u;Idec1);第4.4步.将“小环”迭代译码输出的序列p1’和p2’的后验概率序列P(p1′;Odec1)和P(p2′;Odec2)通过复接器(1)进行复接,然后再通过交织器(π2)进行交织,得到解调器(2)的输入先验概率序列P(p;Idem2);第5步.根据译码得到的序列u的后验概率P(u;Odec1)、P(u;Odec2)以及解调器(1)得到的后验概率P(u;Odem1),依下式计算序列u的概率序列P(u),并根据此值进行硬判决,得到译码结果;Pk(u=b)=Pk(u=b;Idec1)*Pk(u=b;Odec1)*Pk(u=b;Odem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1122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