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赤眼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510002748.6 | 申请日: | 2005-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647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王素琴;罗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文会 |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赤眼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寄主卵的生产:柞蚕茧的选择与贮藏;茧的加温;收蛾贮藏;剖腹采卵洗卵;卵的消毒与晾干;(2)蜂种繁育;(3)接蜂;(4)产卵并筛去成蜂;(5)发育培育;(6)产品的清选;(7)制卡;(8)蜂卡保存;(9)暖卡释放。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完善了优势蜂种选择和繁蜂技术,实现了优质、高效、大批量繁殖赤眼蜂,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用于防治棉铃虫等农林害虫,满足生产的需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赤眼蜂 人工 繁殖 生产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赤眼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寄主卵的生产a.柞蚕茧的选择与贮藏:选择没有病蛹、嫩蛹,雌茧率在80%以上、千粒重达11公斤以上的健康柞蚕茧;将选择好的柞蚕茧贮藏在0℃±2℃,RH50-70%的保茧库中,茧在库内用茧床分层存放,或置于茧笼、茧筐中贮藏,并定期检查,蚕茧感温均匀不发热、不受潮、不霉变;b.茧的加温:根据繁蜂计划安排暖茧日期,暖茧前将茧穿成串,即用细线穿过茧尾部的浮毛,虫蒂地朝外、朝下,穿成茧串,挂置暖茧室内,暖茧温度从低到高升温,起始温度为10-12℃,以每天递增1-2℃逐渐加温,升至20-22℃时保持平稳,最高不超过25℃,RH60-75%;c.收蛾贮藏:雄蛾比雌蛾羽化较早,为防止雌雄交尾,刺激雌蛾自产卵,先收雄蛾,然后将羽化的柞蚕雌蛾在0-2℃低温下存放贮藏24-48小时;d.剖腹采卵洗卵:先将雌蛾头部掀去,再将其腹部放入剖机中剖腹取卵,卵经过漂洗,除净掺杂于卵粒间的虫体碎片和胶囊杂质后,放入绿卵清除机内清除不成熟卵,再用水漂洗去掉挤碎的的不成熟卵破碎卵壳,使绿卵率降低到3%以下;e.卵的消毒与晾干:将清洗好的卵送入卵消毒室,用0.1%新洁尔灭液浸泡8-12分钟后取出,经甩干机甩干后进入晾卵车间阴干;(2)蜂种繁育从自然界采集目标害虫卵内寄生的赤眼蜂后,将采集到的赤眼蜂置于温度23-25℃、RH.65~75%条件下发育,羽化出蜂后,转接到中间寄主卵内,连续繁殖1~2代后去杂提纯,并通过对其寄生率、羽化出蜂率、繁殖力、性比、贮存特性和对目标害虫卵的搜索能力检测试验,选择出优良赤眼蜂蜂种,优势蜂种确定后经过一代繁殖,当幼虫发育到幼虫中期时,立即在2-4℃,RH 50-60%条件下保存至蜂种繁殖时备用,或将蜂种进行扩繁,以积累足够的赤眼蜂种蜂数量,扩繁接蜂时的种、卵比为1∶35~40,接蜂产卵时间为12~24小时,室内温度25~27℃,RH80~85%,产卵12~24小时后,将蜂卵盘送进25℃,RH.60~70%蜂种发育室进行发育,当柞蚕卵内的寄生蜂发育至幼虫中期时,及时在2~4℃、RH.50~60%条件下保存待用;(3)接蜂:按赤眼蜂数量∶寄主卵数量为1∶25-35的比例进行接蜂,接种方式采用种卵与寄主卵混拌浅盘接蜂法;(4)产卵并筛去成蜂:产卵要求在25~27℃,RH85~90%的黑暗条件下,赤眼蜂在产卵室中安静产卵24~48小时后,筛去成蜂并除去种卵卵壳;(5)发育培育:将完成赤眼蜂产卵过程的寄主卵运入发育室进行培养,发育室模拟目标害虫防治时田间自然温度条件,寄主卵发育到成熟幼虫期,送入清选室清选;(6)产品的清选:对低于质量要求的成品蜂卵进行清选,去除不寄生卵和绿卵,使产品质量达到所需标准(附后),并将合格蜂卵放入2~4℃,RH50~70%冷库中贮藏;(7)制卡:选用韧性强、着胶好的纸张和粘性好、易干的乳白胶,利用涂胶机把乳白胶均匀地刷在纸上,然后把发育好的赤眼蜂寄生卵,牢固地粘在纸上,阴干即可;(8)蜂卡保存:蜂卡晾干后挂置于2~4℃、RH60~70%条件下保存;(9)暖卡释放:放蜂前蜂卡在前述赤眼蜂发育温湿条件下加温发育,加温的时间根据各放蜂单位所防治的害虫发育进度,当地气象预报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0274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