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减少短沟道效应的凹陷沟道快闪架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480029724.3 | 申请日: | 2004-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868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6-11-22 |
| 发明(设计)人: | W·郑;M·伦道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进微装置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788 | 分类号: | H01L29/788;H01L29/7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戈泊;程伟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描述具有减轻短沟道效应的存储单元。源极区域(54)及漏极区域(56)形成在半导体衬底(58)之内。沟区域(59)形成在该源极区域及该漏极区域之间。凹陷的沟道区域(52)形成在该沟区域、该源极区域及该漏极区域的下方。栅极介电层(60)形成在该凹陷的沟道区域的上及在该源极区域及该漏极区域之间的该半导体衬底的沟区域之内。控制栅极层(70)形成在高于该凹陷的沟道区域的该半导体板上,其中该控制栅极层藉由该栅极介电层而与该凹陷的沟道区域分离。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减少 沟道 效应 凹陷 架构 | ||
【主权项】:
1.一种存储单元,包括:半导体衬底(58),具有至少一个沟槽(59)形成在该半导体衬底(58)的表面内;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的凹陷的沟道区域(52),形成在该半导体衬底内的每个沟槽的底部处;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的源极区域(54)及漏极区域(56),形成在该半导体衬底内的每个沟槽的相对端上;栅极介电层(60),形成在该半导体衬底之上,该栅极介电层沿着该沟槽的底部及侧壁而形成;以及控制栅极层(70),形成在该凹陷的沟道区域之上的该栅极介电层上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进微装置公司,未经先进微装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8002972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兰草花香型绿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管道清洗方法和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