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闸式电极电流变隔振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410099184.8 | 申请日: | 2004-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635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7-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乐生;裘揆;陈大跃;谢国权;朱成刚;赵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隔振设备领域的双模闸式电极电流变隔振器,斯特封置于壳体上部中间和下盖板中间,主轴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上下两个斯特封的中间,上盖板与橡胶弹簧粘接在一起,并粘接在壳体的肩上,壳体与下盖板之间设置“O”型圈,经装配螺钉紧固封闭形成工作腔,工作腔内有上下电极座,通过电极座固定负电极,主轴通过绝缘套筒与正电极粘接在一起,并通过引线孔将与正电极相连的导线引出到工作腔外,两根限位杆将壳体、上电极座和上电极座、负电极、主轴和下盖板连接起来,正电极的外侧有导流套,下盖板上有两个加液孔。本发明可分别工作在剪切模式或流动与剪切的混合模式,性能优良,应用范围广,有利于电流变隔振器的研究、生产和应用。 |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电极 流变 隔振器 | ||
【主权项】:
1、一种双模带闸式电极电流变隔振器,包括:斯特封(1)、壳体(2)、橡胶弹簧(3)、绝缘套筒(6)、主轴(7)、上盖板(8)、限位杆(9)、O型圈(12)、装配螺钉(13)、下电极座(14),下盖板(15),引线孔(16),加液孔(17)和工作腔(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电极(4)、正电极(5)、上电极座(10)、导流套(11)、下电极座(14),斯特封(1)有两个,分别置于壳体(2)上部中间的圆环状槽内和下盖板(15)中间的圆环状槽内,主轴(7)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上下两个斯特封(1)的中间,上盖板(8)与橡胶弹簧(3)粘接在一起,并粘接在壳体(2)的肩上,壳体(2)与下盖板(15)之间设置“O”型圈(12),经装配螺钉(13)紧固封闭形成工作腔(18),工作腔(18)内设有上电极座(10)和下电极座(14),主轴(7)通过四氟乙烯材料的绝缘套筒(6)与正电极(5)粘接在一起,并通过引线孔(16)将与正电极(5)相连的导线引出到工作腔(18)外,两根限位杆(9)将壳体(2)、上电极座(10)、下电极座(14)、负电极(4)、主轴(7)和下盖板(15)连接起来,此外,工作腔(18)内,正电极(5)的外侧设有导流套(11),电流变液通过下盖板(15)上的两个加液孔(17)灌到工作腔(18)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9918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影机及滤网灰尘量侦测装置
- 下一篇:低耗能风机-过滤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