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锥形口罩本体连续生产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410036420.1 | 申请日: | 2004-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781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6-06-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敏;迟彦孝;张凯;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2B9/06 | 分类号: | A62B9/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42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形口罩本体连续生产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中的锥形口罩本体连续生产方法为先对布料进行预先加热,再对多个产品在同一个工位进行冲压成型及切边操作;在采用这种方法的锥形口罩本体连续生产装置中,凸模(5)、凹模(21)、环形切刀(8)的数目为多个,凸模(5)中嵌入电加热元件(23),还包括预加热箱(10)、定位打孔器(16)、张紧轴机构(19)和光电位置检测传感器(17)及(18)等部件。 | ||
| 搜索关键词: | 锥形 口罩 本体 连续生产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锥形口罩本体连续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步骤:a)通过预加热箱(10)对布料进行预先加热,加热温度为70~90℃,加热时间为6~10秒;b)由电机(11)驱动拖动胶辊(12)拖动布料前进至冲压成型及切边工作位置,由光电位置检测传感器(17)检测布料到位并定位,定位打孔器(16)在布料边缘打孔;c)凹模气缸(14)驱动凹模底板(15)连同凹模(21)动作,将布料压紧在压板(9)上;凸模气缸(2)驱动凸模底板(4)连同凸模(5)向前动作,透过压板(9)上的孔与凹模(21)配合压紧,保持压紧时间为4~8秒,将布料冲压成型;环形切刀气缸(3)驱动环形切刀底板(7)连同环形切刀(8)压向布料与尼龙垫板(22)的方向,将成型后的锥形口罩本体切下;d)环形切刀(8)在环形切刀气缸(3)的驱动下向离开布料与尼龙垫板(22)的方向运动;凸模(5)在凸模气缸(2)的驱动下向后运动;凹模(21)在凹模气缸(14)的驱动下向回运动;e)电机(11)驱动拖动胶辊(12)重新拖动布料前进,直到光电位置检测传感器(17)通过检测到新打孔的位置而再次停止拖动布料前进并定位,使后面的布料到达冲压成型及切边工作位置,定位打孔器(16)继续对后面的布料打孔,为下一周期的操作做好准备;其间有电机(20)、拖动胶辊(1)、张紧轴机构(19)和光电位置检测传感器(18)使布料保持平展张紧状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3642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渐次衰减的非线性处理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光拾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