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26739.6 | 申请日: | 2004-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564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1-12 |
发明(设计)人: | 周翔;连加荣;刘彭义;曹玲芳;许宁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3/10 | 分类号: | H05B33/10;H05B3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由ITO导电玻璃电极(1)、有机材料空穴传输层(2)、无机材料薄层(3)、有机材料发光层(4)、无机材料薄层(5)、有机材料电子传输层(6)、金属背电极(7)构成。本发明在有机发光层和载流子传输层之中或之间采用无机材料薄层能显著阻挡过剩载流子,或加速少数载流子传输,控制激子迁移,实现发光区域中的载流子复合平衡,提高激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同时,通过控制无机材料薄层的厚度和位置可调控器件中的电场分布、载流子分布、激子分布以及发光颜色、区域。另外,无机材料薄层与有机材料形成良好、可控的界面,可提高器件操作的稳定性和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主权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由ITO导电玻璃(1)、有机材料空穴传输层(2)、有机材料发光层(4)、有机材料电子传输层(6)和金属背电极(7)依次排列构成,其特征是在有机材料空穴传输层(2)与有机材料发光层(4)之间和有机材料发光层(4)与有机材料电子传输层(6)之间分别同时插入或单独插入无机材料薄层(3)和无机材料薄层(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2673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共振成像体腔射频线圈
- 下一篇:一种多酶组合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