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菌紫质生物薄膜激光诱导各向异性的防伪和加密方法及检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410026227.X | 申请日: | 2004-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706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5-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姚保利;郑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44F1/12 | 分类号: | B44F1/12;B42D1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平 |
| 地址: | 710068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菌紫质生物薄膜激光诱导各向异性的防伪和加密方法及与上述防伪和加密方法相应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利用菌紫质生物薄膜特有的激光诱导各向异性,采用高峰值功率密度的脉冲线偏振激光在菌紫质生物薄膜上打点进行点阵式防伪图案或加密信息的记录。检测时,防伪图案或加密信息通过使用偏振片用特定方式显示。本发明的特点是所提供的防伪制品或加密制品在非偏振自然光下观察,只能看到均匀的点阵列,看不到防伪图案及加密信息,只有通过使用偏振片用特定方式检测时才可以显示防伪图案或加密信息,因而具有隐蔽性强,不易仿造等优点。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菌紫质 生物 薄膜 激光 诱导 各向异性 防伪 加密 方法 检测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菌紫质生物薄膜激光诱导各向异性的防伪和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伪和加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需要添加防伪或加密信息的菌紫质生物薄膜制品;2)设定防伪信息或加密信息;3)按照所设定的防伪或加密信息,采用高峰值功率密度的脉冲线偏振激光在菌紫质生物薄膜上打点,制成带有防伪或加密信息的菌紫质生物薄膜制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2622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视化计算机平台操作状态显示装置
- 下一篇:钢绞线和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