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连续斗笠状燃油喷雾形成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410016558.5 | 申请日: | 2004-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560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1-05 |
| 发明(设计)人: | 乔信起;黄震;李孝禄;方俊华;肖进;侯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2F3/26 | 分类号: | F02F3/26;F02B2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文娟 |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不连续斗笠状燃油喷雾形成装置,主要包括多孔喷油器和位于其前方的碰撞体。多孔喷油器为传统的柴油机喷油器,其喷孔锥角为90度~140度,喷孔数为4~8个。碰撞体是由顶部凹坑壁面和圆台侧面形成的回转体,圆台侧面项角为120度~178度。碰撞体悬吊在柴油机气缸盖底面上,碰撞体的中心线与多孔喷油器的喷孔锥中心线重合。多孔喷油器各喷孔喷出的燃油,首先在其附近形成实心锥形喷雾;实心锥形喷雾碰撞碰撞体的圆台侧面后在其上形成壁面喷雾;壁面喷雾离开圆台侧面后,向碰撞体的外侧贯穿,最终形成悬空喷雾。壁面喷雾和悬空喷雾沿周向扩散面积大。全部喷孔的喷雾在总体上看象一个不连续斗笠。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斗笠 燃油 喷雾 形成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不连续斗笠状燃油喷雾形成装置,主要包括气缸盖(1)、密封垫圈(2)、多孔喷油器(3)、密封铜垫(9)、气缸(10)、活塞环(11)、活塞(12)和燃烧室(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碰撞体(14)和螺栓(15),多孔喷油器(3)固定在气缸盖(1)内,二者之间装有密封垫圈(2),碰撞体(14)是由顶部凹坑壁面(5)和圆台侧面(7)形成的回转体,碰撞体(14)通过3只螺栓(15)悬吊在柴油机气缸盖(1)的底面上,每个螺栓位于多孔喷油器(3)相邻两喷孔中心线的正中间,碰撞体(14)的中心线与多孔喷油器(3)的喷孔锥中心线重合,气缸盖(1)与气缸(10)间装有密封铜垫(9),活塞(12)与气缸(10)通过活塞环(11)密封,燃烧室(13)位于活塞(12)的顶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1655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