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锌棒状单晶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410014149.1 | 申请日: | 200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560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5-01-05 |
发明(设计)人: | 潘楠;白雪莲;崔雪峰;王晓平;侯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5/00 | 分类号: | C30B25/00;C30B29/16;G12B2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氧化锌棒状单晶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是一种尖端曲率半径小于5纳米的氧化锌棒状单晶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为:a.选用清洁的(0001)或(1120)方向蓝宝石抛光外延基片作为衬底;b.利用溅射设备在上述衬底上沉积一层名义厚度为1~10纳米的金属颗粒膜;c.保持上述衬底镀有金属颗粒膜的一面向下,将衬底水平固定在盛有金属锌粉的小瓷舟上,衬底与锌粉的距离保持在2~10毫米;d.将上述步骤c准备好的瓷舟放置在水平管式加热电炉中,在加热管一端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和载气,另一端向大气环境排气;e.将加热管迅速加热至450~600摄氏度,保持在此温度下物理气相沉积反应20~120分钟,然后停止加热,使加热管自然冷却至室温。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锌 棒状单晶 纳米 探针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氧化锌棒状单晶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为:a、选用清洁的“(0001)”或“(1120)”方向蓝宝石抛光外延基片作为衬底;b、利用溅射设备在上述衬底上沉积一层名义厚度为1~10纳米的金属颗粒膜;c、保持上述衬底镀有金属颗粒膜的一面向下,将衬底水平固定在盛有金属锌粉的小瓷舟上,衬底与锌粉的距离保持在2~10毫米;d、将上述步骤c准备好的瓷舟放置在水平管式加热电炉中,在加热管一端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和载气,另一端向大气环境排气;e、保持上述步骤d中氩气的流量和压强设置不变,将加热管迅速加热至450~600摄氏度,保持在此温度下物理气相沉积反应20~120分钟,然后停止加热,使加热管自然冷却至室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41001414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输送机液体、固体粉料的管式输送机
- 下一篇:婴儿矫正头型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