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形状可控的纳米级金微带电极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310115833.4 | 申请日: | 2003-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544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4-11-10 |
| 发明(设计)人: | 董绍俊;赵峰;王鸣魁;陈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7/36 | 分类号: | G01N27/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2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纳米级金微带电极的制备方法,将聚酰胺酸溶液涂在云母片上,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分别在80℃、100℃、140℃、200℃热交联10-50分钟,再升温至260-300℃保持2-8小时后生成聚酰亚胺薄膜,冷却至室温后将聚酰亚胺膜从云母上揭下,蒸镀上一层金膜,金膜的厚度用电镜测试;将蒸有金膜的聚酰亚胺膜裁成试验所需的形状,插入玻璃管中用模板固定,薄膜的一端用铜线利用银导电胶联接引出,另一端注入环氧胶封装,放置室温下固化8-14小时,将固化好的金微带电极先在粗砂纸上磨掉玻璃管外多余的环氧胶,露出电极表面,然后用金相砂纸将电极表面磨平抛光,二次水冲洗。本发明可用于实际的电化学实验中。 | ||
| 搜索关键词: | 形状 可控 纳米 微带 电极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纳米级金微带电极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为:a)将聚酰胺酸溶液涂在云母上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分别在80℃、100℃、140℃、200℃热交联10-50分钟,升温至260-300℃保持2-8小时,生成聚酰亚胺薄膜,冷却至室温,将聚酰亚胺膜从云母上揭下;b)将聚酰亚胺和云母接触的一面蒸镀一层金膜,金膜的厚度为20-100纳米;c)将蒸有金膜的聚酰亚胺裁成所需的形状,插入玻璃管中用模板固定,金膜的一端用银导电胶联接铜线引出,另一端注入环氧胶封装,放置室温下固化8-14小时;d)将固化好的微带电极磨掉玻璃管外多余的环氧胶,露出电极表面,将电极表面磨平抛光,清洗电极表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31011583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