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导电聚吡咯复合膜材料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2104526.7 | 申请日: | 2002-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436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8-20 |
| 发明(设计)人: | 何嘉松;李刚;李育英;廖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J7/16 | 分类号: | C08J7/16;C08L69/00;C08L6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聚吡咯导电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CO2对聚合物基体较强的溶胀性,将溶解在超临界CO2中的吡咯单体带入含有氧化剂的基体膜中引发聚合,生成导电聚吡咯复合膜。控制反应条件可得到仅表面导电或体积导电的聚吡咯复合膜。与已有的文献、专利相比,本发明采用无毒、不可燃的超临界CO2作为反应介质,省去了水或其他一些有毒溶剂如甲醇、乙腈的使用,因而具有环保特性,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导电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二氧化碳 制备 导电 吡咯 复合 材料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导电聚砒咯复合膜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吡咯导电复合膜的制备是按照以下顺序分步完成的:(1)将氧化剂和基体聚合物按重量比5/95~50/50分别溶解在适当溶剂中,将二者均匀混合后在玻璃板上铺膜,待溶剂基本挥发后,转移到40℃的烘箱中真空干燥48小时,得到0.1~1毫米厚的混有氧化剂的聚合物基体膜,(2)将步骤(1)所得混有氧化剂的聚合物基体膜及吡咯单体置于高压反应釜中,通入99.9%高纯CO2,条件控制为:温度33~100℃、压力8~30MPa,使CO2达到超临界状态,恒温恒压20分钟~24小时,使导电聚合物单体随超临界流体CO2渗透到基体聚合物中并与氧化剂反应生成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3)在10~60秒时间内将超临界流体CO2释放并与大气相通,得到聚吡咯导电复合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210452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吸油树脂的回用方法
- 下一篇:压缩纤维束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