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压痕制造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1241004.7 | 申请日: | 2001-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94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2 |
| 发明(设计)人: | 林泉洪;陈怀宁;陈静;黄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30 | 分类号: | G01N3/30;G01N3/307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冲击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压痕制造装置。它与底座之间紧密配合,滑动安装,由作为动力部分的打击锤、作为制造压痕机构的冲击头、击发机构和套筒组成,其中所述击发机构安装在套筒一端,冲击头安装在套筒的另一端,打击锤通过击发机构上的扳机安装在套筒内,于击发机构和冲击头之间,打击锤前部与冲击头后部为击打式接触连接结构。它结构简单、定位准确。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压痕 测量 残余 应力 制造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冲击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压痕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底座(5)上的导筒里,与底座(5)之间紧密配合,滑动安装,由作为动力部分的打击锤(1)、作为制造压痕机构的冲击头(2)、击发机构(3)和套筒(4)组成,其中:所述击发机构(3)安装在套筒(4)一端,冲击头(2)安装在套筒(4)的另一端,打击锤(1)通过击发机构(3)安装在套筒(4)内,于击发机构(3)和冲击头(2)之间,打击锤(1)前部与冲击头(2)后部为击打式接触连接结构;具体为:打击锤(1)由锤头(11)、锤杆(12)、动力弹簧(13)组成,所述锤杆(12)插装于击发机构(3)所设的中孔里,其外壁与击发机构的中孔内壁滑动配合,动力弹簧(13)安装在锤头(11)与击发机构(3)之间,于锤杆(12)上;冲击头(2)由塞堵(21)、外套(22)、防反弹弹簧(23)、冲击杆(24)、卡箍(25)、缓冲垫(26)组成,所述外套(22)为筒状结构,一端具有柱状缩口,另一端与凸形塞堵(21)螺纹安装;冲击杆(24)前部为锥形,穿插安装于外套(22)缩口里,并探露于套筒(4)外表面,锥形尖端镶嵌一钢珠,其后端从塞堵(21)上所设孔中穿出,于锤头(11)前方,冲击杆(24)与塞堵(21)上所设的孔壁紧密配合,冲击杆(24)上设一卡箍(25),防反弹弹簧(23)安装在卡箍(25)与套筒缩口端之间,于冲击杆(24)上,在卡箍(25)与塞堵(21)之间设有缓冲垫(26);在击发机构(3)由扳机(31)、调节弹簧(32)、击发座(33)、连接框架(34)、安全盖(37)组成,其中:与套筒(4)螺纹连接的击发座(33)为帽状,顶部表面上设有大小两个凸台A、B(35、35′)于一条水平中心线上,安全盖(37)与击发座(33)侧表面螺纹连接;连接框架(34)一侧边框上带有卡舌(36)与相邻的边框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所述卡舌(36)插装于击发座(33)上的大凸台(35)侧孔里,与锤杆(12)接触连接,连接框架(34)折扣在大凸台(35)四周,相对于设有卡舌(36)的另一边框上设一螺纹孔,扳机(31)连同其上套装的调节弹簧(32)一起插入击发座(33)另一小凸台(35′)的侧孔,至连接框架(34)上所设螺纹孔里;套筒(4)靠近冲击头(2)端安装两组微调螺钉(4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124100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盘机带线针传动凹凸轮
- 下一篇:兼具紧急照明用的灯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