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重机无线操作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00221747.3 | 申请日: | 200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4571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31 |
发明(设计)人: | 汤可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可发 |
主分类号: | B66C13/40 | 分类号: | B66C13/4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3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起重机无线操作控制器,属于起重机电器控制器。在原控制器的基础上增加了遥控发射电路、遥控接收电路、无线控制电路,以遥控的方式对起重机进行控制,操作人员站在地面就能实施对起重机的控制,将需要的物体准确的吊送到位,减去了地面指挥人员。该控制器改变了起重机传统的操作方式,减少了由于听不清、看不清中间发号人员的口令或指令而产生的失误;还减少了可能由此失误引起的事故,同时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无线 操作 控制器 | ||
【主权项】:
1、一种起重机无线操作控制器,其特征是:控制器有一遥控发射电路和一个与遥控发射电路相对应的遥控接收电路,以及由遥控接收器控制的无线控制电路;遥控发射电路:有一集成电路(IC1),集成电路(IC1)的1脚同时与稳压集成电路(IC3)的3脚、电阻(R1)、电容器(C1)、电容器(C2)的正极连接;14脚、13脚、12脚、11脚分别与键盘的Y1、Y2、Y3、Y4连接;9脚、5脚、4脚、3脚分别与键盘X4、X3、X2、X1连接;6脚同时与电源负极(VSS)、集成电路(IC2)的4脚连接,集成电路(IC1)的8脚、7脚之间跨接有晶振(CF1);16脚与电容器(C3)的正极连接;10脚与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器(C1)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2)的负极连接后接地,稳压集成电路(IC3)的2脚接地;1脚同时与集成电路(IC2)的2脚、电源正极(VDD)连接,集成电路(IC2)的3脚与电容器(C3)的负极连接;1脚与发射天线连接;遥控接收电路:有一集成电路(IC5),集成电路(IC5)的10脚、18脚连接后再同时与集成电路(IC4)的2脚、集成电路(IC6)的1脚和24脚、集成电路(IC7)的3脚、电容器(C13)的正极、电容器(C12)连接,集成电路(IC5)的2脚同时与电阻(R11)、电阻(R12)连接;3脚与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5)的1脚与4脚短接;7脚、8脚之间跨接有晶体振荡器(CF11);5脚、6脚、9脚连接后再同时与三极管(VT11)的发射极、集成电路(IC6)的12脚、电阻(R16)、电源负极(VSS)连接,集成电路(IC5)的15脚通过电阻(R14)与三极管(VT1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11)的集电极同时与集成电路(IC6)的23脚、电阻(R15)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集成电路(IC5)的14脚、13脚、12脚、11脚分别依次与集成电路(IC6)的22脚、21脚、3脚、2脚连接,集成电路(IC5)的16脚、17脚之间跨接有电阻(R13);17脚同时还连接有电容器(C12)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器(C11)与集成电路(IC4)的3脚连接,集成电路(IC4)的1脚与接收天线连接,集成电路(IC7)的2脚接地;1脚与输入正电源连接,集成电路(IC6)的9脚、10脚、8脚、7脚、6脚、5脚、4脚、18脚、17脚、20脚、19脚、14脚、13脚、11脚均为输出控制脚,每个输出控制脚分别单独连接有继电器输出器;无线控制电路:有一单相闸刀(QS1),电源零线(N)通过单相闸刀(QS1)的一个刀口同时与接触器(KM1)的线包、接触器(KM2)的线包、接触器(KM3)的线包、接触器(KM4)的线包、接触器(KM5)的线包、接触器(KM6)的线包、接触器(KM7)的线包、接触器(KM8)的线包、接触器(KM9)的线包、接触器(KM10)的线包、接触器(KM11)、指示灯(EL1)、电铃(HA1)连接,电源相线(L11)通过单相闸刀(QS1)的另一个刀口同时与微型继电器(KA3)常闭接点、接触器(KM2)的常闭接点(KM2-6)、接触器(KM1)的常闭接点(KM1-6)、微型继电器(KA5)的常闭接点(KA5-1)、微型继电器(KA6)的常开接点(KA6-2)、接触器(KM7)的常闭接点(KM7-4)、接触器(KM6)的常闭接点(KM6-4)、接触器(KM9)的常闭接点(KM9-4)、接触器(KM8)的常闭接点(KM8-4)、微型继电器(KA11)的常开接点(KA11-1)、微型继电器(KA12)的常开接点(KA12-1)、微型继电器(KA13)的常开接点(KA13-1)、微型继电器(KA14)的常开接点(KA14-1)连接,微型继电器(KA3)常闭接点(KA3-1)的另一端同时与接触器(KM2)的常闭接点(KM2-4)、接触器(KM1)的常闭接点(KM1-4)连接,微型继电器(KA1)的常开接点(KA1-2)与接触器(KM1)的常开接点(KM1-5)并联连接,并联后的一端通过微型继电器(KA2)的常闭接点(KA2-1)与接触器(KM2)的常闭接点(KM2-4)的另一端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1)线包的另一端连接,微型继电器(KA2)的常开接点(KA2-2)与接触器(KM2)的常开接点(KM2-5)并联连接,并联后的一端通过微型继电器(KA1)的常闭接点(KA1-1)与接触器(KM1)的常闭接点(KM1-4)的另一端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2)线包的另一端连接,微型继电器(KA6)的常闭接点(KA2-1)、微型继电器(KA4)的常闭接点(KA4-2)、接触器(KM4)的常闭接点(KM4-4)串联连接,串联连接后的一端与接触器(KM3)线包的另一端连接,串联连接后的另一端同时与接触器(KM1)的常闭接点(KM1-7)、接触器(KM2)的常闭接点(KM2-7)连接,微型继电器(KA4)的常开接点(KA4-1)与接触器(KM4)的常开接点(KM4-5)并联连接,并联后的一端与微型继电器(KA5)常闭接点(KA5-1)的另一端连接,并联后的另一端同时与接触器(KM4)的线包、接触器(KM3)的常闭接点(KM3-4)、微型继电器(KA6)常开接点(KA6-2)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3)的常闭接点(KM3-4)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5)线包的另一端连接,接触器(KM7)常闭接点(KM7-4)的另一端与微型继电器(KA7)的常闭接点(KA7-1)、微型继电器(KA8)的常开接点(KA8-2)串联连接后,再与接触器(KM6)的线包连接,接触器(KM6)常闭接点(KM6-4)的另一端与微型继电器(KA8)的常闭接点(KA8-1)、微型继电器(KA7)的常开接点(KA7-2)串联连接后,再与接触器(KM7)的线包连接,接触器(KM9)常闭接点(KM9-4)的另一端与微型继电器(KA9)的常闭接点(KA9-1)、微型继电器(KA10)的常开接点(KA10-2)串联连接后,再与接触器(KM8)的线包连接,接触器(KM8)常闭接点(KM8-4)的另一端与微型继电器(KA10)的常闭接点(KA10-1)、微型继电器(KA9)的常开接点(KA9-2)串联连接后,再与接触器(KM9)的线包连接,微型继电器(KA11)的常开接点(KA11-1)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M10)的线包连接,微型继电器(KA12)的常开接点(KA12-1)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M11)的线包连接,微型继电器(KA13)的常开接点(KA13-1)的另一端与指示灯(EL1)的另一端连接,微型继电器(KA14)的常开接点(KA14-1)的另一端与电铃(HA1)的另一端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可发,未经汤可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022174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