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产生器件无效
| 申请号: | 00105877.0 | 申请日: | 200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06C | 公开(公告)日: | 2004-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白希尧;白敏菂;张芝涛;白敏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气体电离放电和等离子体化学等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臭氧产生方法及其器件。该方法是这样实现的,首先由放电极、接地极、电介质层、冷却支承体及隔片组成放电间隙距离为0.05-0.5mm的放电间隙,然后向放电极上施加频率为400Hz-10000Hz的交变电压,在放电间隙中建立起电场强度为200-400Td的放电电场,利用介质阻挡交变电场发生火花及弧光放电,使放电间隙里形成流光放电,氧气体通过电离区时发生分解反应产生臭氧。实现上述方法的臭氧产生器件,它包括具有冷却放电极、接地极、电介质层、隔片及冷却支承体组成。放电极为金属或者在其表面贴附一层电介质层组成放电极单元体;接地极为金属或者在其表面贴附一层电介质层组成接地极单元体。在接地极和放电极之间是采用隔片将极间分开形成窄放电间隙。电介质层由高介电常数、高电阻率电介质材料加工成,其材料为陶瓷、玻璃、搪瓷;放电极、接地极以及电介质层形状为管形、平板型。为环境时代提供了一种小型化、产生效率高、浓度高、无维护的臭氧产生方法及器件。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产生 器件 | ||
【主权项】:
1、一种臭氧产生器件,它包括具有冷却环节的支承体和冶贴其上的放电极构成的放电极单元体、具有冷却环节的支承体和冶贴其上的接地极构成的接地极单元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放电极是由双层电介质且在双层电介质间涂冶一层抗氧化金属层所构成,所说的接地极是在接地极的支承体上均匀、密实地冶贴一层电介质所构成,在接地极与放电极之间是采用绝缘材料条冶贴而成的隔片将极间分开形成0.05-0.5mm宽度的放电间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010587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装箱装卸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集装箱搬运设备
- 下一篇:碲酸钠溶液净化除铅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