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处理带材的电晕放电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801161.4 | 申请日: | 199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274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 发明(设计)人: | 弗里茨·布洛斯;克劳斯·迪佩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科泰克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T19/00 | 分类号: | H01T19/00;B29C59/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兆东 |
| 地址: | 德国蒙***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处理 电晕 放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用于预处理带材的电晕放电装置。
由DE 19538176A1已知一种用于预处理扁平带材的电晕放电装置,它在一外壳内有至少一个可通过连接装置与高压电源连接的电极,在此至少一个的电极对面设一个对电极。外壳上设一抽吸装置,用于造成气流或吸除臭氧。带材在对电极上偏转,换句话说,带材去对电极的输入方向与排出方向不同。
要处理的带材以一侧全面地贴靠在对电极上。相对的一侧面朝电极并与电极构成一个用于电晕放电的空气隙,以便为后续的加工步骤例如印刷、涂层等造成足够的表面应力。
由先有技术已知的电晕放电装置迄今只能一侧表面处理。为了两侧表面处理,例如反向串接由先有技术已知的电晕放电装置,所以借助于第一个电晕放电装置处理上侧,以及借助于第二个电晕放电装置处理相对的一侧。
此外,由EP 0524415A2已知一种异类装置,用于除去带材上的尘粒,它有两个互相平行延伸的连接在反向电位上的棒状起晕电极,带材通过它们之间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脏的尘粒被充电,所以它们能轻易地从带料脱开和被吸走。这种装置虽然有起晕电极,然而它不能用于带材的预处理。即使此装置能使用也会产生下列缺点。在此装置中起晕电极前和后都需要可旋转地支承的导辊,它们的圆周速度必须互相协调,使带材通过装置时保持一定的张力。一方面这是为了使带材不因贴靠在起晕电极上而受损所需要的,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上侧和下侧相对于起晕电极有均匀的空气隙,以便能作充分的表面处理。此外,这种装置的结构还使设备方面的成本高。由此带来的空间需求、装配、维护等方面的缺点也是有目共睹的。还有,与单个电晕放电装置相比故障率有两倍那么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电晕放电装置,它能以简单和成本低的方式对带材的两侧表面处理。
按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达到此目的。
由于带材不是全面地贴靠在对电极上,可以在对电极与要处理的带材之间形成一个或多或少完整的空气隙。因此,带材面朝电极的表面以及面朝对电极的表面都作表面处理,因为在两个表面处均构成空气隙或准空气隙。与迄今所作的在对电极处不实施预处理的努力不同,本发明恰恰走了一条所选择的沿反方向的路,现在可以用一个电晕放电装置处理带材的两侧,而这种电晕放电装置迄今用于带材一侧的表面处理。因此不仅能显著降低成本,而且成功地减少了空间的需求和提高了工作可靠性。
按本发明的一项有利的设计规定,对电极的圆周面有凹槽。由此可以达到,在带材与对电极圆周面之间能在凹槽内形成许多空气隙,它们从总体上看起如同一个空气隙的作用。迄今为了避免不希望的背面效应在对电极处造成真空,这样做成本很高。现在不存在这种不希望的效应。
按本发明的另一项有利的设计规定,至少在部分区内凹槽布置成规则栅格的形式。由此保证形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空气隙。换句话说,由此保证带材不全面贴靠在对电极上,而是与对电极所覆盖的面积相比只有很小的线接触或点接触。这种栅格的结构特别有利,其中凹槽的面积设计为是隆凸的许多倍,所以一方面为贴靠在对电极上的表面提供足够的支承面,另一方面栅格不在表面上导致任何结构。此外,通过这种有利的设计,可以使表面可通过凹槽进行的电晕处理辐射到带材在对电极上的线接触或点接触区,所以在离开对电极后带材面朝对电极的表面由于辐射效应而基本上全部得到表面处理。
按本发明另一项有利的设计规定,栅格垂直于带材的输送方向延伸。由此可以达到,带材能在对电极上均匀展开或偏转,不会产生带材相对于输送方向扭曲或偏斜。此外可以防止在偏转时形成折痕。
作为替换形式可以规定,栅格与垂直于输送方向的布局不同而是按这样的方式设计,即在偏转时优先方向仅仅处于沿带材的输送方向。
按本发明另一项有利的设计规定,凹槽布置成多种不同的栅格花样,或沿圆周面分布成部分相同或不同的栅格花样。由此可以例如只处理规定的表面区段。因此基于例如接着的印刷可以是一种规定的图案,因为没有电晕处理的这些相应的区段不能吸收涂层材料。
按本发明另一项有利的设计规定,凹槽无切屑地加工而成。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做可以与对电极表面无关地加上凹槽。由此例如可以设计带凹槽的导电或不导电的对电极。
凹槽最好通过滚花或滚压设备加工在圆周面内。此外可以有利地规定,借助于激光加工或电火花烧蚀或借助于其他替换的加工过程,例如借助于化学剥蚀或施加涂层,可以获得栅格状或结构化的凹槽布置,或也可以获得一种不规则的凹槽配置或表面糙度,它可以在对电极与要处理的带材表面之间形成至少局部的空气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科泰克表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科泰克表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11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