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管防爆型智能接触器无效
| 申请号: | 99244539.6 | 申请日: | 1999-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3913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宋长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长彦 |
| 主分类号: | H01H51/00 | 分类号: | H01H51/00;H02H3/00 |
| 代理公司: | 张家口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腾飞 |
| 地址: | 075000 河北省张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管 防爆 智能 接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是涉及电器控制领域。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器设备也随之增加。一般用于设备的启动停止控制器件是交流接触器。普通接触器的吸合释放,其触点、触头及动铁芯、静铁芯工作在自然空间、环境空气中的潮湿、灰粉尘及特殊条件下的腐蚀性气体等,都会使触头氧化,生锈,造成吸合、释放动作不敏捷、接触不实和使用寿命缩短等弊病。特别是当吸合释放时产生的电弧和火花会给使用带来危害和危险。同时,普通接触器功能单一,只能给设备负载起断、通供电作用。因此,研制一种触点无氧化、能适应恶劣的使用环境、功能齐全的接触器,一定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管防爆型智能接触器,既使它工作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触点也不会产生氧化、腐蚀,接触器具有防爆功能。同时,利用电子线路使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增加智能检测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它主要由吸合线圈、密封真空管、触头、触点、动铁芯、静铁芯组成,所有动作部件全部安装在密封真空管内,用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密封真空管内一端装动磁铁芯和静磁铁芯,动磁铁芯、静磁铁芯通过联杆和装在联杆上的复位主弹簧联接,联杆的一端固定一副弹簧压板、触头与副弹簧压板间卧装复位副弹簧;在密封真空管的另一端装有电源金属件和负载金属件,在触头与电源金属件、负载金属件的相对应处,焊接银触点;同时,为达到本实用新型增加智能检测功能的发明目的,利用电子技术中的现有技术与独立设计的电子线路相结合,本实用新型具有为负载提供绝缘、漏电、短路、断路、相位等检测功能,当负载发生上述故障时,自动控制接触器吸合与释放。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将触点、触头、动静铁芯等一切吸合释放的机械动作部件全都设置在密封真空管内,就彻底改变了普通接触器的一切通断动作条件,使各个部件不易氧化生锈、减少了磨擦阻力、使吸合释放速度快捷可靠、消除了电弧、火花。具有温升低、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提高了使用寿命以及在特殊场合和在特种行业中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独立设计的智能检测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1中标明的:密封真空管1、动磁铁芯2、复位主弹簧3、静磁铁芯4、定位槽5、联杆6、弹簧压板7、复位副弹簧8、触头9、银触点10、绝缘固定件11、抽真空毛细管12、密封盖13、橡胶减振垫14、电源金属件15、负载金属件16、密封材料17。
结合图1可见:用非导磁性材料制成的密封真空管1可选用铜、不锈钢、陶瓷等材料。密封真空管1内一端安装用高导磁性材料制成的动磁铁芯2和静铁芯4。本实施例选用普通电工用纯铁DTA制造;定位槽5,当密封真空管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以辊扎定位,采用陶瓷材料的以预制方法定位。联杆6用非导磁性金属,如冷拔铜棍。联杆6与弹簧压板7铆镦或焊接为一体。复位副弹簧8的作用是为触头9加压,触头9的选材为黄铜,加工至所需尺寸后焊银触点10,银触点10可根据不同的工作电流选择面积。绝缘固定件11采用胶木加工制作后与电源金属件15和负载金属件16用耐高温的粘合密封胶封灌粘合成一体。抽真空毛细管12与密封盖13焊接后,封固在密封真空管1的尾端。
由图2的智能检测电路可见,电路分为绝缘、断路检测电路单元和短路检测电路以及数控式电流检测及延时控制电路单元三部分;在绝缘断路检测电路单元中:C1、C2、C3与D1、D2、D3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接由R1、VR1、R漏、D4组成的高压分压电路,R1的一端接倍压整流输出端,R1的另一端接高压分压电路,D4的正端接负载的A相接点上;BG1、BG2是两个场效应管,本实施例使用的是3DJ6,BG1的栅极经R3接负载的C相接点上、BG2的栅极经VD1、R2接负载的B相接点上。BG1、BG2的源极并联后接地,BG1、BG2漏极并联后接输出端2作为绝缘、断路信号输出端。
倍压整流电路产生800V左右的高压,由R1、VR1、R漏等组成了高压分压电路,主要为绝缘、断路等状态提供检测电压。当R漏等于1MΩ时,D4负端的电压约为266V,经R2、R3分压后,VD1的正端为222V,大于VD1的击穿电压,此时BG1、BG2的均截止,2端输出高电位,如果R漏小于规定数值,VD1正端电压下降,当其降至220V以下时,VD1截止,BG2因无夹断电压而导通,2端输出低电位。同理,当有断路时,BG1、BG2必有一个或两个无电压输入,而使2端输出低电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长彦,未经宋长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45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