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央处理器散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9214117.6 | 申请日: | 1999-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3875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2 |
| 发明(设计)人: | 林世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世仁 |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汇泽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军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内***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处理器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处理器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以一具备厚韧部,缺口,环板的轴流式风扇,将其容置在一径快速导流设计的散热片中,而使风扇转动时,能以稳定且迅速对中央处理器所产生的热能,作一急剧散热的目的装置。
现今由于网路的盛行促使企业与家庭急想购买电脑来享受其便利性与节省联络或资料取得的时间成本,为达到网路速度及资讯处理更加畅行无阻,故无论是中央处理器制造者或相关的配合厂商无不绞尽脑汁研制开发出更快速的新一代产品,以期更符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但中央处理器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电热效应却永远是厂商很头疼的事,若不正视其电子零件极易因快速动作时而导致轻则当机,重则零件烧毁的性况发生,因此电子元器件的散热器是在机器中不可少的,散热器的主流市场还是以一散热片搭配风扇来作为中央处理器的散热装置使用,然而各厂商的设计良莠不齐,甚至有人只注重制造成本而忽视散热效能。如图6所示,其传统式的散热装置,用的风扇其扇叶为螺旋状的,而各扇叶大多为一片式的形状设计,但所形成风扇的流向均以单向为主(如下吹式或侧吹式),再辅以纵向或横向排列的散热鳍片设置来作散热,然而其散热效果不尽人意,另有厂家以风导管或散热片的排列来使风向能达到多角度的效能,但以此种方式极易导致空气流动不顺畅且成本增加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是以在不大幅改变散热器结构及增加成本负荷的前提下,设计出一种散热装置具有稳定且形成特定风向的分流作用,可适用在每一需要散热的电子零件上使用。可利用具有厚韧部,缺口及环板的特殊设计的风扇,再搭配一相对设计的散热片,而使扇叶在动作时所吸入的冷气流自上而下引导,并利用对流的原理排出,由缺口处进入中央鳍片内部的冷空气,并使散热后所形成的热气流由三侧边阻隔回流且被快速挤压朝出风口的导流鳍片处排出,借以达至转动稳定且具有特定向风的分流作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主要包含有一散热片及其中央容置部空间处转动自如的风扇,而散热片底侧端紧贴在中央处理器的上表面,风扇的扇叶均呈直立状,并在各扇叶接近转动轴外圆周表面一适当距离的下方均开设有一缺口,而各缺口下方略高于散热片内圈的中央鳍片,且使各扇叶外侧皆形成有一厚韧部,并在其底部以一略呈水平状的环板连接在各扇叶间,而散热片周围形成有较高的三侧边,使另侧为一出风口以此达到可有效分流散热的目的。
所述散热片的出风口处凸设有适当间距的导流鳍片;所述扇叶外侧厚韧部底侧端的环板下方与散热片外圈的中央鳍片相对应,且使二者形成一适当间隙的空间。所述转动轴可直接为转子或其它等效变化的设计;所述均呈直立的扇叶可为平整状,弧曲状或配合实际需要而作不同形状的变化,所述扇叶也可在下方缺口的顶端进一步开设有相对的缺口。风扇的转动轴可进一步结合一上盖中央向下凸出的轴部,直接固定在散热片的三侧边上缘面,并借由上盖开设有多个供空气进入的透空孔,而使进入后的气流朝特定方向的开口吹出,所述散热片的出风口也可设置在二边或二边以上,以形成辐射状的导流散热。所述散热片大于中央处理器的上表面时,可由其悬空处进一步开设有予设数目的穿透也,来使风扇在动作时,也可由此穿透孔处吸入外界的冷空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一特殊的轴流式风扇,而将其容置在散热片的容置部中,再利用一上盖以其中央的轴部对准风扇的转动轴结合固定在散热片上,而主要透过风扇的厚韧部,缺口处及环板的设计以利使扇叶转动时所吸入的冷气流自上而下导引,便使其中一部分的冷气流直接经由风扇的缺口吹入散热片中心的高温部位,而另一部分的冷气流经由厚韧部下方环板阻隔,而被快速挤压经由散热片的三侧边且同进带出环状中央鳍片内的热空气,进而朝出风口处的各导流鳍片之间隙中排出,便形成特定风向的分流作用以达到散热片配合风扇可有效对中央处理器作急速散热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现在已用的中央处理器散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世仁,未经林世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141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压式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灌肠器
- 下一篇:电子节能灯及灯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