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鞋底无效
| 申请号: | 98226713.4 | 申请日: | 1998-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37805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1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思军 |
| 主分类号: | A43B13/20 | 分类号: | A43B13/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嘉栋 |
| 地址: | 21009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底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
鞋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它对于保护足部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大部分鞋类所具有的封闭性,气体不流通,使足部产生的湿气不能及时排出鞋外,造成多种疾病和不适。这对于经常运动的人或脚汗较重的人更是如此。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在鞋内放置吸湿鞋垫或吸湿剂,或经常烘烤鞋子内部,但这些办法都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底,它能使鞋内的空气不断更换流通,使足部产生的湿气及时、不断地排出鞋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换气鞋底,在鞋底的前脚掌或(和)脚后跟部位的鞋底内有气室,气室连有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开口于鞋底前部,排气管开口于鞋底后部并与导气管相连通,导气管垂直于鞋底,开口于鞋帮后部并通向鞋外,进气管上有一单向阀片,使进气管只能向气室供气而不能排气,排气管或导气管上也有一单向阀片,使排气管将气室的气体排出而不能进气。为了增加气室的回复性,可以在气室中置有弹性体作支柱。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制作的鞋,穿着者在行走时,当脚着地,由于人体自身重量,将气室压缩使气室内气体从鞋后部的导气管排出鞋外,由于进气管上有单向阀片,所以气室内的气体不能从进气管排出。随后脚离开地面,准备跨下一步,此时气室恢复原状,气室形成负压,进气管上的阀片打开,空气从鞋头部位进入到气室。如此往复,使鞋内的空气不断地更换、流通,使鞋内足部产生的湿气不断排出鞋外,根本上解决了鞋内的潮湿和臭味。
本实用新型的鞋底也可以设计成反向进气、排气,即在鞋底的前脚掌或(和)脚后跟部位的鞋底内有气室,气室连有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开口于鞋底后部,并与导气管相连通,导气管垂直于鞋底开口于鞋帮后部与鞋外相通,排气管开口于鞋底前部。进气管或导气管上有一单向阀片,使进气管只能向气室供气而不能排气,排气管上也有一单向阀片,使排气管只能将气室内的气体排出而不能进气。为了增加气室的回复性,可以在气室中置有弹性体作支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的横剖面示意图
a为两气室有气管相连;
b为气室内置有弹性体;
c为两气室分别有进气管和排气管。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鞋底制成的鞋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向进气的鞋底横剖面和制成的鞋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4为制作本实用新型鞋底的三部件的纵剖面示意图。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a所示,鞋底有两个气室1a和1b。气室1a在前脚掌部位,气室1b在后脚跟部位。气室1a有进气管2相连,进气管2开口子鞋底前部,在气室1a与进气管2的连接处有单向阀片5,使进气管2只能向气室1a供气而不能排气,气室1a有气管2’,气管2’与气室1b连通,气室1b与气管2’连接处有单向阀片5’,使气管2’只能向气室1b供气而不能使气室1b排气,气室1b有排气管3,排气管3开口于鞋底后部并与导气管4相通,导气管4垂直于鞋底,开口于鞋帮后部,通向鞋外。导气管4有一单向阀片6,它只能使气室1b的气体排出鞋外而不能进气。
采用本实施例的鞋底制作的鞋子,在穿着者行走时,气室1a内的气体排向气室1b,气室1b内的气体排向鞋外,因此该鞋底的换气量较小,适合制作冬季穿着的鞋。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但在气室1a和1b内分别置有弹性体7,如图1b所示,弹性性可以是弹性泡沫橡胶、弹簧或柱状橡胶气囊,提高气室1a和1b的回复性,增加鞋底的换气效果。
实施例3.
如图1c所示,鞋底有两个气室1a和1b,每个气室各有进气管2和排气管3,两个气室1a和1b互不相通,两个气室的进气管2均开口于鞋底前部,两个气室的排气管3均开口于鞋底后部并与导气管4相通。进气管2与气室连接处各有一个单向阀片5,排气管3与导气管4连接处各有一个单向阀片6。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制作的鞋子,在穿着者行走时,每走一步,气室1a和气室1b都分别排一次气体至鞋外,因此该鞋底的换气量较大,适合制作春、夏、秋季穿着的鞋。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思军,未经杨思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26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