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8200999.2 | 申请日: | 1998-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349226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卢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金荣 |
| 主分类号: | D05B27/00 | 分类号: | D05B2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103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改良的缝纫机送布机构,其中之改良可防止跳针,并避免织物产生,大幅提高缝纫效率及品质。
送布齿对于缝纫机而言,顾名思义,便是担任馈送织物的任务,如图1及图2所示,通常送布齿1包含三排平行且长度不等的锯齿11、12与13,当送布齿1以椭圆轨迹运动至图3所示之位置,也就是上死点时,锯齿便从针板2上对应的长形导孔21、22与23穿出。由于织物4上方被压布脚3压住,故锯齿可咬住织物4;当送布齿1依图3之箭头指向运动时,送布齿1便可将织物4向前扯动,直到送布齿1运动至图4所示之位置,也就是下死点时,送布齿1进入针板2底下,以至其与织物4脱离。如此周而复始地将织物4向前逐步馈送,并配合针35带着缝线穿过织物4,与针板2底下在轨道上往复运动的梭子所携带的底线相连锁,完成缝合。
如前所述,织物4是由送布齿1馈送前进。然而,由于中间锯齿12与针孔24在同一直线上,针孔24又为针35穿过针板2之通道,故中间锯齿12受到此一先天限制,长度自不得超过针孔24位置,至于二侧锯齿11与13因与针孔24不在同一直线上,故不受针孔24位置影响,其长度可较中间锯齿12长许多。因此,当送布齿1运动至上始点而咬住织物4时,中间锯齿12与织物4之长度相对短于二侧锯齿11、12之间的区域A上方的织物4将因缺少锯齿支撑,成为悬空状态,此时,随着送布齿1将织物4向前扯动,有锯齿支撑的部分因相对紧绷,移动速度较慢,没有锯齿支撑的部分因相对松弛,而以较快的速度移动,以致后来居上,推挤成波浪状45(参阅图4),至于波浪45的幅度随织物性质而异,其中丝、绸或平滑之织物,愈容易造成波浪;粗厚的织物因摩擦系数相对较大,发生波浪的情形较不显著。由于产生波浪的范围恰在针35的上方,当针35带着缝线穿过波浪45时,这些波浪45便因缝线与底线的相连锁而定型,出现绉褶般的痕迹(该绉痕在放大镜底下观察尤其显著),虽然绉褶对于织物并无不良影响,但就品质而言,随属缝纫上的瑕疵,应设法改善消除。
另一方面,织物在馈送过程中产生波浪后,自然无法保持平整,其结果是张力明显不足,使针不容易带着缝线穿过织物与底线连锁,造成所谓的跳针现象,极待克服。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乃在解决绉褶及跳针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良之送布机构,其中之改良可帮助送布齿将织物平整地往前馈送,使针可确实带着缝线穿过织物与底线连锁,防止跳针,并避免织物产生绉褶,提高缝纫效率及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一弹片及一送布齿组成,所述的弹片之固定端以螺丝锁定于针板,其自由端包含一对分开并向下倾斜延伸至针板导孔之触脚;所述的送布齿二侧之锯齿内侧各有一与触脚配合的沟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改良而成之缝纫机送布机构,因为在针板上增设一可随送布齿运动而升降之弹片,使织物在被馈送的过程中,始终可藉由弹片之支撑而保持平整,有效解决跳针及绉褶之缺点,对于提高缝纫效率及其品质极有助益。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缝纫机送布单元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缝纫机送布单元的分解图;
图3为现有送布单元沿图1中A-A线馈送织物之剖面图,显示送布齿运动至上死点并咬住织物的情况;
图4为图3之后续动作示意图,显示送布齿将织物向前馈送并运动至下死点的情况;
图5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改良而成的缝纫机送布机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缝纫机送布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沿图5中B-B线馈送织物的剖面图,显示送布齿运动至上死点并咬住织物的情况;
图8为图7之后续动作示意图,显示送布齿将织物向前馈送并运动至下死点的情况;
图9为和图7相同情况的剖面图,但系显示沿图5中C-C线剖面之情况。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一弹片5及一送布齿6组成,其中弹片5安装于针板7上,所述针板7之表面有一深度和弹片5厚度相当之凹槽71,以埋设弹片5;弹片5之固定端包含一孔洞51,凹槽71之对应位置则有一螺孔72,允许螺丝55穿过孔洞51后旋入阴螺孔72中,将弹片5之固定端锁定在针板7之凹槽71上;弹片5之自由端则靠近针孔76,并向前倾斜延伸一对分开之触脚(52、53),该二触角52与53分别伸入针板7之长形道孔73与74内,便于送布齿6通过该二触脚驱动弹片5上升。当弹片5装妥于针板7时,弹片5之上,表面应与针板7上表面平齐,以使针板5之上表面可保持平整,不致因弹片5存在而造成障碍。本实用新型之送布齿6与现有技术唯一不同的是,其二侧锯齿61与62内侧各有一沟槽64、66。
当送布齿6向上运动,以至沟槽64、66碰到触脚52、53时,弹片5会逐渐被送布齿往上顶起,使弹片5由平贴于针板7变成倾斜(见图7),直到送布齿6到达上死点为止,此时弹片5至最高点恰与送布齿6之齿顶面平齐,藉此在二侧锯齿61与63之间的织物9下面造成一股支撑力道(参见图9),使送布齿可在弹片5之协助下,将织物9平整地向前馈送,使针75可确实带着缝线穿过织物9,与底线连锁,防止跳针,并避免织物产生绉褶,提高缝纫效率及品质。由于弹片5具有压缩弹性,故无论织物9厚薄,弹片5始终可自动与织物9保持不松不紧的接触状态,帮助送布齿6将织物9平整地往前馈送。而随着送布齿6向下运动,以致沟槽64、66与触脚52、53分开时(见图8),该弹片5之回复力会促使其自动回复与针板7平齐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金荣,未经卢金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0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防盗可控信号图书
- 下一篇:震动传感器的磁体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