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杂交水稻的选育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8100613.2 | 申请日: | 1998-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88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7 |
| 发明(设计)人: | 彭兴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H1/00 | 分类号: | A01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农林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如明 |
| 地址: | 61006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杂交 水稻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杂交水稻不育系及其组合的选育方法以及相应的繁殖制种技术。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水稻的研究突破使增产潜力变为可能。自我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以来,我国水稻单产大幅度上升。但由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组合绝大多数属于品种间优势利用,致使产量一直徘徊不前,没有新的突破。随着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选育适宜南方稻区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的杂交组合,已成为育种上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南方稻区杂交水稻生产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及高产繁殖和制种技术,生产出强优势杂交种子。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选育出抗病、抗倒、适应性广、株叶型好、配合力高的亚种三系,以解决目前生产上组合单一,不育系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杂交水稻高产、抗病、优质不育系的选育及其杂交种的繁殖和制种方法,其特征是以不育系川亚873A为母本,恢复系CDR 435为父本,组配出高产、抗病,质优的强优势杂交组合亚优435。
本发明由以下步骤实现:
1、以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02428为父本,长药野生稻和柳州野生稻的杂交后代(中间材料)959B为母本杂交,F2代分离出不育株和可育株两种类型,其不育株的育性败育彻底,经镜检不染色。而协青早B×02428的F2代全部恢复正常结实,选其结实正常、株叶型好的优异单株与959B×02428后分离的不育株单株成对侧交,连续多代择优回交,经连续10代(F10)的择优回交,育成了高产、质优、抗病抗倒、茎杆粗壮、穗大粒多,柱头外露率高育性稳定,株叶型好,适应性广的高配合力不育系川亚873A。
2、以此不育系川亚873A为母本,和自育新恢复系CDR435为父本,组配出高产、抗病、质优的强优势杂交组合亚优435。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本发明育成的川亚873A及其杂交种亚优435,中抗稻瘟病,米质中上(优于汕优63)。根系发达,且粗而长,易于大量吸收营养,茎杆粗状坚韧,分蘖中等,叶片厚直,株高适中,熟期适宜,光合效能好,达到库大源足流畅,抗倒性强,后期熟色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
2、适应性广:本发明育成的川亚873A和杂交种亚优435对光温不敏感,一般作一季中稻栽插,播期与汕优63相同,加上抗病、抗逆性强,因此适应种植的范围广,可在南方中籼稻区汕优63种植的地区种植和繁殖制种。
3、易于制种繁种,优势明显:制种和F1杂交种产量高,亲本川亚873A繁殖和制种产量一般亩产180-2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高5%以上。杂交种亚优435(川亚873×CDR435):经1995年本所试验亩产603.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6.3%;1996年试验,亩产625.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5.1%;1996年大区对比及多点试验亩产63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8.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选育系谱图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亲本来源及其特征特性:
本发明的川亚873A系选用非州长药野生稻和柳州野生稻杂交后,经9轮12个亲本聚合杂交而成的选系12968为母本,再与四川栽培早稻杂交育成了柱头系959B以此为母本;又与优良的广亲和亲本02428为父本杂交,该亲本是江苏农科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崔继林选育的高光效品种02428(崇明汲淀稻/云南螃蟹谷)。经单株种植观察鉴定,筛选其抗病抗逆性强,株型好的不育株与协青早B×02428中的F2代可育株进行测交回交。组配成不育系A及相应的保持系B,在分离不育系的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和配合力测定。根据抗性鉴定,配合力测定结果以及田间表现,经过11代连续择优回交、纯合,育成了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株叶型好,穗大粒多的高产配合力的不育系川亚873A,该不育系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穗大粒多,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熟期适宜,株高适中的高产高配合力不肓系,其来源和选育见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006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超导体电流引线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保健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