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罩式幕围胎头牵引器无效
| 申请号: | 97233896.9 | 申请日: | 1997-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45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22 |
| 发明(设计)人: | 郝天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 代理公司: | 山东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旭东 |
| 地址: | 25003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罩式幕围胎头 牵引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头位难产的处理迄今仍为产科领域中一个重大课题。阴道助产术为该类难产处理的关键性措施之一,目前阴道助产术主要有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另外还有经阴手转胎头方法。产钳术是利用左右两叶组成的产钳牵拉胎头,协助产妇完成她自己不能胜任的分娩任务。根据放置产钳时胎头在骨盆内位置的高低分为低、中、高位三类。低位产钳术目前多由胎头吸引术代替,中位产钳特别是低中位产钳术的操作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于胎头较高的中位产钳术在安放产钳和牵引中困难会多一些,对胎儿造成损伤的机会也会大一些;高位产钳术对母、胎儿危害极大,此术早已废弃。产钳术虽然应用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它受条件限制和自身存在的缺陷,已逐步被胎头吸引术所取代。胎头吸引术是用胎头吸引器置于胎头上,形成一定负压区吸住胎头,通过牵引协助胎儿娩出的一种器械助产术,此法虽然容易掌握,但也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胎头吸引器与胎儿头部接触面积有限,在牵引时,不可用力过大,以免猛然滑落,导致胎儿颅内出血。从理论及实践方面而言,上述助产方法各有利弊,各有其适应症及禁忌症。因此人们在研究和寻求新的更为完善、有效的助产器及相应的助产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能避免或减少现有技术存在的不安全、对胎儿造成损伤机会大及适应症局限的缺点,而设计一种较为安全、有效、便捷地罩式幕围胎头牵引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罩式幕围胎头牵引器是由幕围、导尺、旋调器三部分组成,其中幕围是可折叠的,打开后的形状如同“圆桶”,底面向上开有圆孔,侧面带有袋子,导尺插在袋子中,旋调器也接在幕围的侧面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是罩式幕围胎头牵引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幕围,1a.导尺袋,1b.圆孔2.导尺,2a.手柄,3.旋调器,3a.旋转座,3b.套管,3c.传动线,3d.转动手轮。
由附图可以看出幕围是可以折叠的,打开后的形状如同一个“圆桶”,幕围侧面上的袋子是导尺袋它和幕围连为一体的,且导尺袋等间隔地接在幕围的侧面上,个数为2~6个,导尺袋的形状为长条状,宽度为10mm~30mm,高同幕围的高度是60mm~80mm,另外在幕围的底面上,开有三个圆孔,施术者将手指放入圆孔中施扭力或拉力,幕围周长为330mm~380mm。
幕围所用材料可选用具有光滑、质软、无伸展性、抗拉性良好的医用软质材料。
导尺的形状为长条形,宽度为10mm~30mm,厚度为1mm~3mm,导尺上刻有刻度,从刻度上可以知道导尺进入的深度,导尺的一端为手柄,另一端为插入端,它插在幕围侧面的导尺袋内,施术者可持手柄端,经阴道延胎头与阴道壁之间将幕围罩在胎头的恰当位置上,而后将导尺抽出。
导尺所用材料可选用具有弹性的医用软质材料。
接在幕围侧面上的旋调器是由旋转座、传动线、套管、转动手轮组成的,其中旋转座接在幕围的侧面上和幕围连为一体,形状如同一个“圆锥”,在锥尖处连接传动线,传动线的另一端接在转动手轮上,转动手轮可做正、反两个方向转动,并可在某一位置锁定。另外在传动线上套有可弯曲的套管,旋调器的作用就是当幕围罩在胎头适当位置后,转动手轮,通过传动线作用旋转座上,使旋转座转动收紧幕围,使之呈喇叭筒状紧箍于胎头,便于施术者施力于胎头。
在实际应用中,套管和旋转座可选用具有抗扭、拉性良好的医用软质材料,转动手轮和传动线的材料可选用硬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338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