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机控制框无效
| 申请号: | 97224503.0 | 申请日: | 1997-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307403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2-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铭;许志红;徐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P7/00 | 分类号: | H02P7/00;H02H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机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动机控制框即恒流智能型电动机控制中心,它涉及异步电动机的控制与保护技术,属于电器类。
众所周知,电动机控制中心主要是由交流接触器与热继电器组成的电动机的控制与保护系统。目前对电动机的智能保护已有许多论述,以李光辉、张培铭等发表在《低压电器》1996年第5期的“带有微处理机的电子式热继电器”一文介绍了采用微处理器实现电动机的各种保护,以张培铭等发表在《电工技术学报》1995年第4期的“交流接触器动态控制技术的研究”一文介绍了通过单片机在不同的电源电压下选择相应的合闸相位,从而保证优化的起动过程。然而,交流接触器的动态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其随着电源电压、合闸相位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很难实现最佳设计与最佳运行的动态过程。尤其是选择使交流接触器最佳运行的相应的准确的合闸相位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若电源电压波形畸变将造成较大的误差。经常发生故障的电动机控制中心抽屉柜接头的过高温度没有实现监测,控制中心也未能数字显示各参数值及故障情况。从而未能实现控制中心的智能化,未从控制与保护的系统的角度来提高控制中心的性能指标、功能、运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的不足,而研制的一种电动机控制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单片机系统部分,主控元件驱动电路部分,主控元件的恒流元件,主控元件,主控电路部分,续流元件驱动电路部分,续流元件的恒流元件,续流可控元件,续流可控电路,线圈,电流互感器,温度传感器电路,电压互感器,电子开关等部分,其各部分连接关系是:电压互感器的副边分别接至单片机系统的A/D0口与地Vss,A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接至单片机系统的A/D1口,B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接至单片机系统的A/D2口,C相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接至单片机系统的A/D3口,A相进线接头温度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接至电子开关的输入端X0口,A相出线接头温度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接至电子开关的输入端X1口,B相进线接头温度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接至电子开关的输入端X2口,B相出线接头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接至电子开关的输入端X3口,C相进线接头温度传感器电路的输出端接至电子开关的输入端X4口,C相出线接头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接至电子开关的输入端X5口,电子开关的输出端OUT接单片机系统的A/D4口,单片机系统的输出口D0口接至主控元件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主控元件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接主控元件的恒流元件的控制端,主控元件的恒流元件的输出端与主控元件的基极相接,主控元件的集电极接至主电路整流桥的正端,单片机系统的输出口D1口接至续流元件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续流可控元件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续流可控元件的恒流元件控制端相接,续流可控元件的恒流元件的输出端接至续流可控元件的基极,续流可控元件的集电极与续流电路整流桥的正端相接,主控元件、续流可控元件的发射极相接后再接到线圈的一端,主电路整流桥、续流电路整流桥的负端相接后再接到线圈的另一端,其交流侧两两相接后分别接到电源两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起动过程恒流与保持过程恒流运行且可以实现同步分断的最佳运行的恒流型智能交流接触器,它以软件代替热继电器的功能,进行进出线接头温度监测,可数显电压、电流、温度的恒流智能型电动机控制中心。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1)动态过程稳定,工作可靠;(2)设计简单,能够实现最佳运行;(3)机械寿命、电寿命高,节能效果好,可实现同步分断;(4)成本低;(5)功能强。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实施例单片机系统接线图
图3为实施例内部接线图
图4为实施例温度传感器电路内部接线图
图5为实施例的软件框图
在图1中:U1为电压互感器;L1为A相电流互感器;L2为B相电流互感器;L3为C相电流互感器;W1为A相进线接头温度传感电路;W2为A相出线接头温度传感器电路;W3为B相进线接头温度传感器电路;W4为B相出线接头温度传感电路;W5为C相进线接头温度传感器电路;W6为C相出线接头温度传感器电路;Y为电子开关;F为单片机系统;Q1为主控元件驱动电路;Q2为续流可控元件驱动电路;H1为主控元件的恒流元件;H2为续流可控元件的恒流元件;G11为主控元件;G21为续流可控元件;M1为主电路整流桥;M2为续流电路整流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224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疏通器
- 下一篇:处理难分离物系精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