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复鞣剂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7107468.2 | 申请日: | 1997-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19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25 |
| 发明(设计)人: | 邵双喜;许素兰;张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4C3/22 | 分类号: | C14C3/22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俊华 |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鞣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制革用的树脂复鞣剂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
对于制革工艺来说,皮革复鞣技术十分重要,被称为“点金术”。在制革工艺中,复鞣剂有许多种,其中常用的树脂复鞣剂有丙烯酸类,马来酸类聚合物水溶液。但这类树脂复鞣剂多属阴离子型,对制革后工序染色工序中染料的上染影响较大,成革染深色时常出现“败色”现象。解决“败色”问题的途径之一是采用含金属离子的树脂复鞣剂。如德国专利DE 3724807报导了一种含铬硫代丙烯酸树脂复鞣剂;苏联专利SU1447853报导了一种含铬铝丙烯酸树脂鞣剂;SU1675333则报导了一种含铝聚合物鞣剂的生产。然而,铬是国际上公认的战略物质,价格昂贵,也是制革工业的重要污染源。为此,人们正在努力开发新的复鞣剂,在制革工艺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含铬复鞣剂。三价稀土金属离子(RE)具有一定的鞣性,在皮革鞣制和染色上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含稀土金属离子的树脂复鞣剂却未见任何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采用一种新的配方及工艺制取复鞣剂,以减少对染色工序的不良影响,提高成革率,简化制革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大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混合氯化稀土0.1%~8.0%(重量,下同),多羧酸化合物及其盐类0.1%~1.8%,多胺基化合物0.1%~6.0%,不饱和酸类共聚物10%~30%,余量为水,于50~70℃下反应1~3小时而得本发明的树脂复鞣剂。
在上述配方中,还可加入由红矾配制而成的三价碱性铬液,得到含Cr2O30~0.8%的树脂复鞣剂。
上述方法中,全部组份于50~70℃下反应1~3小时后,还可加入甲醛0~5.0%,再反应10~30分钟而得本发明的复鞣剂。
其中的混合氯化稀土主要含La、Ce、Nd、Pr等轻稀土元素,为市售商品,其稀土氧化物(REO)的含量≥45%。
多羧酸化合物为丁二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柠檬酸。
多胺基化合物为尿素,乌洛托品,双氰胺,二乙撑三胺。
不饱和酸类共聚物的制备为已有技术,也可按下述方法制备:马来酸0~40份(重量,下同),丙烯酸或/和甲基丙烯酸20~60份,丙烯腈5~30份,丙烯酰胺0~20份,醋酸乙烯酯2~30份,组成固含量为20%~40%的水溶液,以过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为引发剂,于60~90℃下反应4~6小时,得到粘度为40~1200mPa·s的共聚物。
本发明所述的反应过程均在搅拌下进行。
具体地说,是按配方置加入不饱和酸类共聚物,于反应器中,搅拌下升温至50~70℃,再依次加入混合氯化稀土、碱性三价铬液、多羧酸化合物和多胺基化合物,并补足水量,搅拌下于50~70℃下反应1~3小时,然后加入37%的甲醛溶液,再搅拌10~30分钟,降温出料得本发明的复鞣剂。
本发明制备的复鞣剂稳定性好,贮存期超过一年。使用本发明的复鞣剂,可节省红矾(铬)的用量,使废液中Cr2O3的含量降至1g/l以下,大大减轻了铬对环境的污染。还可节省染料10~30%,提高复鞣革的染料吸着率,上染率高,成革色泽均匀,色调饱满,并可减少染料在废液中的排放量,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成革手感丰满,粒面平细,边腹填充性优异,部位差小,生产猪正面服装革可提高得革率2~10%;还可节省人力,简化制革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本发明的参考例和实施例。
参考例一
在装有搅拌、温度计和加料漏斗的四口反应瓶中,加入底水105克,马来酸20克(20份),搅拌下升温至60℃,加入过硫酸盐6克,亚硫盐4克,再滴加(甲基)丙烯酸32克(32份),丙烯腈16克(16份),丙烯酰胺12克(12份),醋酸乙烯酯25克(25份),水100克,于80℃下反应4小时,再加入过硫酸盐2克,在85℃下反应2小时,得淡黄色透明、无析出物的均匀液体,为不饱和酸共聚物(Ⅰ),约322克,其固含量约为36%,绝对粘度800mPa·s。
参考例二
与参考例一相同的装置中,加入底水150克,马来酸38克(38份),搅拌下升温至60℃,加入过硫酸盐3.5克,亚硫酸盐3克,再滴加(甲基)丙烯酸20克(20份),丙烯腈8克(8份),醋酸乙烯酯6克(6份),丙烯酰胺18克(18份),水150克,于80℃下反应2小时,再加入过硫酸盐1.5克,85℃下反应1小时,90℃下反应1小时,得I 397克,其固含量约为25%,绝对粘度为100mP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7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甘蔗压榨辊局部损坏的修复方法
- 下一篇:常温固化透明填充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