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煤冷热水机组无效
| 申请号: | 96248472.5 | 申请日: | 1996-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747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邢金良;刘秀美;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金良 |
| 主分类号: | F25B15/02 | 分类号: | F25B15/02 |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义 |
| 地址: | 25001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热水机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燃吸收式制冷机。
目前吸收式制冷机,有以水为吸收剂、氨为制冷剂的低温吸收式制冷机;有以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水为制冷剂的制冷机。一般吸收式制冷机多以蒸气加热,直燃吸收式制冷机利用燃气、石油燃烧加热。由于石油价格高,燃气、蒸气又不普及,所以上述制冷机的发展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制造一种以煤为燃料的高效节能型冷热水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燃煤冷热水机组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原理制冷水和热水。该机也有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高温热交换器、低温热交换器、冷剂泵、溶液泵、调节阀、节流阀、仪表及真空抽气装置等构成。为了利用吸收热、冷凝热,第二热源的热和烟气湿热,在循环水(冷却水)回路中增加了热平衡器、热水加热器、在冷媒水回路中增加了烟气换热器及相应的阀门,制热时改为热泵工作,热效率大大得以提高。为了利用制冷时余热,在冷却水回路中还增加了热水换热器,可以制取60℃、100℃生活用水。
高压发生器是以煤为燃料的燃煤加热高压发生器。由第一燃烧装置、第二燃烧装置、锅筒、受热面、前后烟室、防爆窗、积灰箱、空气预热器、仪表、阀门等组成。煤在第一、第二燃烧装置内燃烧,通过受热面加热锅筒中的浠溴化锂溶液,产生冷剂蒸气和高温中间溶液。通过一次风风门、二次风风门调整供热量。临时调整供热量可通过湿热烟气方向阀,使整机处于协调正常状态下工作,不至于出现结晶、结冰等堵塞回路和溶液过热现象。红外发射器将高温烟气热量变为红外线较均匀地、高效率地传给受热面,使溶液局部也不超温、不过热、安全工作。
本实用新型除具有溴化锂制冷机优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1.用煤作冷热水机组热源燃料,尤适合我国国情。
2.整机购置安装一次性投资相当于燃油、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比锅炉和溴化锂机组低。
3.热效率高、节能。制热:比一般锅炉效率高5%。如果采用浸吞式烟气换热器,可达15%。如果第二热源热量充足,比一般锅炉高1.6~2倍。如果热水、冷水同时利用,冷热能之和相当于锅炉单独制热的2.2~3倍。制冷:制冷系数高达1.2,另外可供生活用热水。
4.社会效益大,使用成本低。与同容量制冷机相比,等于电制冷1/3;等于燃柴油冷热水机组1/4。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关系和工作原理可参照附图给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高压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浸吞式烟气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高压发生器第一燃烧装置是由耐火材料构成炉壁(36),炉壁内为炉膛(40),炉膛(40)内设有阶梯式的炉栅(35),炉栅(35)下面是灰池(30)炉栅(35)和灰池(30)之间有水封(31),炉壁上设有煤斗(42)、加煤器(41)、观察孔(39)、风箱(38)、炉栅门(37)、灰池(30)水中通有一次风风管(32),一次风风管(32)接一次风风门(33),一次风风门(33)接风箱(38)和冷空气阀(34)。炉膛上端有湿热烟气道(62)接烟气止回阀(64)。高压发生器的第二燃烧装置是由锅筒(49)中下部的炉胆(45)、炉胆(45)内的红外发射器(44)及炉胆一端相连接的燃烧器(61)组成。锅筒(49)装在第一燃烧器炉膛(40)上面,锅筒(49)内装有溴化锂溶液及浠溶液分配管(43)、第一回程烟管(46)、第二回程烟管(47)、挡液板(50),上部装有冷剂蒸气管(51),侧面有中间溶液出液管(48)。受热面有:炉胆(45)内侧为辐射受热面,锅筒(49)在炉膛(40)上面包围部分,及第一回程烟管(46),第二回程烟管(47),空气预热器(54)中空气管(55)为对流换热面。前烟室(60)装在锅筒(49)前部,连接第一回程烟管(46)和第二回程烟管(47)。后烟室(57)装在锅筒(49)后下部,连接炉胆(45)与第一回程烟管(46),在其后面装有防爆窗(56),下面有集灰箱(52)。前后烟室内壁上均涂有耐火保温层。空气预热器(54)装在锅筒后上部,连接烟囱和第二回程烟管。其中空气管(55)一端通往风机,一端接风箱(38)和二次风风管(6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金良,未经邢金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484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