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树脂塑类工艺品切底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229883.2 | 申请日: | 1996-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481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5-28 |
| 发明(设计)人: | 石仁祥;胡良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仁祥;胡良智 |
| 主分类号: | B29C37/02 | 分类号: | B29C37/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绍文 |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工艺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模浇注口切断装置,特别适用于树酯类塑像工艺品浇注口及底部的切割。
树酯类塑像工艺品一般采用橡胶模进行生产,而塑像的毛坯往往要等树脂硬化之后,才能从橡胶模内取出。这种树酯类塑像的浇口及底部通常又是采用手工的方法,借助于砂轮,砂纸或砂布等工具进行磨平。这种手工生产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病,如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安全性不好。特别是当生产批量较大,采用砂轮进行磨削时,一旦操作者注意力不够集中,极易造成手指磨伤的工伤事故。此外,磨削下的石粉含有树酯成份,四处飞扬,既污染环境,又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树酯塑类工艺品切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树酯在注入模腔至固化结束有一个时间间隔,在此时间间隔中,树酯从液态过渡到富有弹性的固态物质,其硬度较软,可以进行切削,而且在合适的时间中切削的光洁度较好这一特性,通过设置相应的铸模输送装置、定位装置及切削装置,以实现其切底的目的,从而不仅彻底解决了传统的采用砂轮磨削树酯模底所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有效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杜绝了工伤事故的发生,并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如附图所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树酯塑类工艺品切底装置包括有机架1、带减速器的电动机2、主动链轮3、传动链条4、从动链轮5、输送链轮6、输送链条7等部分。在机架1上,设置有一切床平台10,用于放置铸模。在机架1的两侧设置有定位轨框架16,在定位轨框架16上,设置有定位轨14和压轨15,在机架1和定位轨框架16上,设置有切削刀架12。切削刀架12设置有两对上下距离可调的刀架立柱13,以调节切削刀架上下距离。在切削刀架12上,设置有一组切刀11,在切刀11上,亦设置有调节螺栓19,以使得切刀11可根据不同的铸模调节其切底的切削深度。设置于定位轨框架16上的定位轨14和压轨15分别用于铸模9在切床平台10上的左右、上下定位固定。为了能使该切底装置广泛用于不同尺寸的铸模切底,在定位轨14上,设置有左、右定位调节杆18;在压轨15上,则设置有上、下调节杆17。考虑到铸模9在切底过程中,所遇到的切刀阻力,为防止铸模在切削过程中产生移动,在输送链条7上还加设有铸模推板8,从而保证了铸模切底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这样来实现的:
将浇注好的尚未完全固化的树酯塑类工艺品的铸模9倒置在切底装置的切床平台10上(或通过流水线输送至切床平台),根据所需切底铸模的宽度和高度,通过左右调节杆18和上下调节杆17,分别调节其定位轨14和压轨15的左右、上下距离对铸模进行压紧定位。同时,通过切刀调节螺栓19,调节好切刀11的切削深度。然后,启动电机,主动链轮3通过带动传动链条4、从动链轮5、输送链轮6、输送链条7运动,输送链条7上的铸模推板8推动铸模9前进,铸模9经过切刀11切削,即完成了铸模的切底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仁祥;胡良智,未经石仁祥;胡良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9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返式立波尔预热机
- 下一篇:电动式四足行走动物玩偶





